夏雨似笑非笑:“这两年,雨虽处江湖之远,但朝庭大计,却还是能说得上话的。记得那一年,陛下亲临骊山,问计于雨,说天下一统在即,杜伏威、冯盎该当如何?”
杜伏威顿时后背发寒,李渊这样问,用意不言自明,变色道:“军师如何说?”
“雨说,杜伏威此人知大义、明进退,只可用、不可杀,可召来长安,远离江淮即可。又说,冯盎深明大义,有冼夫人遗风,安定岭南,非此人莫属,更不能轻动。”
说到这里,夏雨反问杜伏威:“所以,若无雨暗中相助,以陛下之猜忌,殿下恐怕早步王世充、窦建德后尘了,焉能有今日之平安!?”
杜伏威当即呆怔、心中悲凉。
原来,李渊对他一直不放心,若非夏雨劝阻,恐怕他来长安,就是虎入囚笼、自寻死路。
亏他还以为自己识时务,所以,对李渊才对他与众不同。
忽然,杜伏威长身而起,冲夏雨长掬一躬:“一直不知军师仗义相救,杜某此厢谢过。”
他为人豪迈仗义,最是恩怨分明。
夏雨笑了:“殿下相信雨?”
杜伏威大笑:“以军师之名望,谅不致诈某。”
当然,这是场面话,主要是杜伏威明白,以李渊之腹黑,有除掉他之心是极有可能的。
夏雨心中自得,也诚恳道:“所以,今日雨来,既是劝殿下相助秦王,也是来救殿下。以陛下的为人,既然曾对殿下动了杀心,难保不会复发,雨劝得了一时,可劝不了一世。”
“相反,秦王英明神武,既有始皇的雄才大略,更有光武的容人之量,若其登基,殿下不仅可保平安,更能有幸看到光耀千古的煌煌盛世。如何定夺,以殿下之智,想必不难。”
杜伏威心中盘算,他就知道,伏杀太子、齐王,只是李世民的第一步,夺得皇位才是最终目的,否则,李渊会无动于衷
不过,既然李渊容不得他,他又何必为其效忠
见杜伏威还不吭声,苗海潮急了,李渊的歹毒心思,让他也是十分心寒,抱拳道:“义父,您就听军师的吧。儿也以为,秦王当有天下。”
夏雨一听,便又加了把火:“殿下既使不为自己着想,也该为十三位义子考虑。殿下若倒,您这些义子又岂能独活?”
杜伏威心神顿时失守。
他这一生,并无子女,却收了十三位义子,对最出色的阚棱和王雄诞更是视如已出般疼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