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王主任说这里人多,过来卖点土特产。”这一年经济好了,但大家还有不少忧患意识。上午听王和平说这里人多,她们一合计,打算卖点特产,能赚一些是一些。
“刺梨怎么卖的”秦宁刚刚说完,李桐走过来问。
她刚才跟李尚峰去桥下转了一圈,等到隧道门口才折回来的。刚一上来就看到了卖刺梨。
“这些刺梨甜不甜”李桐拿起一个刺梨问。
“酸甜口的,想吃纯甜,可以回去兑点蜂蜜。”王凤实事求是道。
“多少钱一斤”
“五块。”
“能不能尝尝”
“能”
李桐直接把上面的毛刺擦干净,一咬“好酸。”
这些刺梨确实是酸的,但酸中带甜,可能是野生土长的原因,吃的十分爽口。
李桐和李尚峰商量后,要了五斤。李尚峰会做刺梨酒,她打算把这些刺梨一部分做酒,剩下的做成刺梨汁,冷藏到冰箱里,当果茶喝绝对酸爽
“我要两斤。”
“拿两瓶水。”
这时有不少游客走了过来。大家是贵云人,对刺梨地萝卜这些土特产不陌生,现在是刺梨应季季节,加上附近没有饭店超市,大家一跟风,竟买了不少刺梨矿泉水。
高萍王凤当了一辈子农民,之前种辣椒也都是跟土地打交道。现在见自己摘的刺梨卖出去了,有些惶恐,惶恐的同时还有不少激动。
晚上七点,游客们在一片热热闹闹中返回。
七点五十,云山大桥上除了一对小情侣,也只有秦宁和几个村民。秦宁朝大桥四周看了看,可能下午的氛围好,桥上别说垃圾,连一个矿泉水瓶都没有。
秦宁想了想,打算往桥附近放几个垃圾桶,死角地方安上监控,这也也能保证桥附近安全。
在接下来两天里,秦宁和秦志忙着水厂招工。
现在水厂工人和保洁人员已经配齐,一些技术研究员还没有头绪,不过水厂前期不需要新品研发,她打算等水厂稳定再去大城市招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