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一章 嗅觉操控 (2 / 4)

+A -A

        白镜在上课。

        一间可以容纳200名学生的阶梯教室中,头上光了一片,瘦瘦高高的教授正在讲课,他不是什么无名人士,而是2004年的诺贝尔生理学奖或医学奖得主理查德·阿克塞尔。

        白镜不是冲着诺贝尔奖得主的名头来的,而是这位科学家研究的东西,对他确实有用。

        科学家阿克塞尔和巴克(女)发现了人体内有1000个基因用来编码细胞膜上的不同气味受体,这些气味受体也有近1000个,和1000个基因一一对应,并且又对应着大脑中负责感知气味的嗅球中近2000个嗅体。

        气味和气味受体细胞接触后,受体细胞就会发出电信号,传向嗅球,嗅球会将气味信号分类,再传给对应的感应细胞。

        因为这种一对一的专业性,因此人类始终能辨别出特定的气味而不会发生混淆。

        气味一般都是由分子产生的,而气味受体细胞一共有近一千种,不同气味受体细胞同时产生作用,人体就可以感受到近万种味道了。

        而白镜在前段时间刚刚发现,自己可以细微的控制一些电流了。

        也就是,明白了这一点后,白镜就可以通过干扰电信号的方式,让目标产生相应的味觉。

        最重要的是,白镜知道了各种感觉的产生机理。

        突触细胞感受信号--生物电传输信号--大脑接收信号--处理信号--感知世界。

        知道了这些有什么用处呢?

        白镜就可以通过嗅觉反推味觉,听觉,触觉,视觉,进而操控五感!

        至于为什么有引力斥力,又能吞噬了,还要玩什么操控五感?

        因为很多时候简单粗暴的手段并不适合,另外如果有不方便自己出手时,还能开个号什么的。

        超能力在科研上对普通科学家,就是碾压级的。

        阿克塞尔发现这一机理,前前后后试验了8年左右,而白镜却可以通过引力扫描的方式,直接观察电信号是如何传播,如何进入大脑的,又是如何表达的。

        阿克塞尔需要前后论证,通过各种侧面论证得出结论,白镜却可以直接读出结论。

        所以如果想,这位科学家辛苦8年的工作,白镜或许不到一个月就可以完成。

        这位科学家目前还在科研一线,研究视觉的产生机理,白镜如果想要参与,只需要很短时间,他的研究成果就要化为乌有了!

        而学了知识的白镜也可以让自己的能力更加多样化,更加难以揣测。

        “所以知识才是力量啊!”白镜想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漫威黑洞之眼 第七十一章 嗅觉操控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