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险人员飞奔到发射台边上,看都看不清,更没有办法靠近。
为了避免被气浪冲走,抢险人员把手臂挽到了一起。
你靠着我,我推着你,就这么强行扑到了气浪里面。
发射塔架经过高温的冲击,脚下的胶鞋都吱吱作响。
航天人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去固定已经位移了十厘米的火箭,并且拔掉电源插头。
这个时候,只要稍微有点静电,或者信号干扰,火箭就有可能原地爆炸。
除此之外,火箭的体内,还有电爆管和引爆器一类的火工品。
这些东西如果不及时拿出来,也一样随时都有可能引发爆炸。
抢险人员只有从40厘米见方的舱口爬进去,才能把这些火工品给取出来。
但光爬进去还不行。
火工品是放在火箭的中间儿不是舱口。
摇摇欲坠的火箭矗立在发射塔架,想要从里面上去,就得搭工作梯。
事发突然,又史无前例。
现场根本没有这样的预案。
工作梯、照明灯、防毒面具,什么都没有。
但这些都阻挡不了航天人抢险的决心。
没有防毒面具,只能用衣服和毛巾捂住口鼻。
没有工作梯,一个一个直接踩着肩膀往上爬。
没有照明灯,就靠平时的经验在黑暗里摸索。
整整39个小时,在新闻直播之外,在人们看不到的地方,航天人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保住了澳星b1、保住长二捆,更保住了整个发射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