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3章 大丰收 (6 / 7)

+A -A

        这两台打谷机就放在村前的牲口棚旁边,几乎承担了三分之一还多的脱粒任务。

        剩下的近三分之二怎么办?

        那就只能靠“纯手工”的拌桶。

        (拌桶,这种是“高档货”,里面是像梯子一样的脱粒杠,还有一种是里面只有一根横杠,将稻谷甩在横杠上,用来帮助脱粒)

        四四方方一只大木盆,里面装有用来脱粒的木杠,全靠人工拿着稻把,用力砸在木杠上,使得稻谷脱离稻草杆,达到脱粒的目的。

        在通电以前,这时候会在场坪上吊起几盏马灯照亮,下面还要备几桶水,以便随时可以灭火。

        现在有了电灯,就可以将电线牵出来,在场坪上用竹竿挑起灯泡,人们便在场坪上打谷。

        这时候依然是男人们做主劳力,这是比挑担更苦更累的工作,再强壮的女人,也只能在男人休息的时刻,暂时帮忙替换一阵子,等男人休息好之后,再将打谷的位置交出去。

        每当打完一定数量的谷子,就会有人将这些稻谷拉走,拖到前面牲口棚旁边的大场坪上,等着倒进风车里面,将多余的稻草枝叶吹走,最后得到的才是相对干净的稻谷。

        (打谷风车,现在还有很多地方在用)

        无论是打谷还是车谷,由于电灯泡亮着,都会引来无数的蚊虫。所以社员们会一边劳作,一边拍打身上的蚊虫。

        这时候陈凡就会配一些药材,用陶盆装着,送过去点燃,尽可能地帮他们驱除蚊虫。

        不断在村子里巡视、记录各人表现的刘会计,看到这一幕,暗暗记在心里,等找到杨队长,对着他说道,“小陈虽然没有参加劳动,但是他帮忙驱赶蚊虫,还写了我们劳动的报道,往《江南文艺》和地委日报都投了稿,是既帮我们扬名,又切切实实帮助了社员,你看要不要给他记点工分?”

        杨队长沉吟两秒,摇头说道,“不妥、不妥。”

        顿了一下,他对着刘会计小声说道,“写文投稿那是他的本职工作,帮忙驱赶蚊虫是好事,但是毕竟不在记分的规则范围里面。

        再说了,他也不差这几个工分,与其给他记工分,还不如在每天登记工分的时候,提一提他的贡献。不说给他扬名吧,就是要让大家知道他不是什么都没干,虽然他没有下地干活,但是他的贡献也不小,就是这么个意思。”

        刘会计听了缓缓点头,“有道理,行,那我每天都提一提。”

        陈凡可不知道杨队长他们商量的事情,即便知道了也不在意。

        让他下地干活儿,他是真受不了这个苦,可是在能力范围之内,他也不会袖手旁边不理。

        除了在田间地头画画、写报道搞宣传,采摘草药驱除蚊虫之外,他还会在各个小队之间游走,及时处理众多牲口的突发伤病,又利用卫生处送的草药,给大家熬煮清热解毒的凉茶,救治因为劳作而中暑、受伤的社员,忙得不可开交。

        看到他这么忙碌,还有每天晚上登记工分时刘会计的宣传,满大队的人就没有一个不夸陈老师人好的。

        日子一天天的过去,双抢工作却还在继续。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343章 大丰收 (6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