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8章 得阳光一点 (4 / 5)

+A -A

        杨队长昂头看着已经建了有三层楼高的圆柱体,张大嘴问道,“这个得建多高啊?”

        “快啦。”

        邱师傅抽了口烟,看着水塔说道,“伱们这里地势起伏不平,房子一般都建在山坡上,要是以后建楼房,对水压的要求就更高。哪怕这里地势也不低,为了保险起见,还是把水塔建高一点。”

        他说着转头看了看陈凡,“陈老师设计的高度是15米,相当于5层楼的高度,下面是支撑段,上面是储水层,而且为了安全稳固,还放大了地基直径,其实按照这个地基,建成20米都没有问题,上面的50方水箱也还可以稍微再扩大一些。按照这个设计标准,你们只要不建3层以上的楼房,就普通的3层楼,都不用担心水压问题。”

        杨队长也不懂邱师傅说的那些技术标准,只听明白了可以建3层楼,便哈哈笑道,“建3层楼干嘛,建个两层楼就已经很不错咯。”

        完全可以预见,陈凡教会大家烧土砖窑之后,卢家湾肯定会在这个冬天迎来一个建房潮,说不定还真有学陈凡那个房子的设计,建两层小楼的。

        但是3层楼嘛,完全没有这个必要!

        他们在这边聊小水塔,另一边安全和叶树宝趁机讨论养殖场的事。

        虽然绝大部分的鸡鸭鹅都养在各家各户,但是大队也要操心饲料和防疫等情况,另外养殖场里的兔子也渐渐进入正轨,在陈凡几乎是事无巨细的指点下,所有情况都在预料和控制之内,两个兽医带着几个养殖工没日没夜地守在养殖场,就是最好的保障。

        另外今年大队部的牲口棚里也多了11头骡马驴牛,等这些牲口长成年,对生产队的运力提升一定有很大的帮助。

        所以现在安全和叶树宝聊的,是下一阶段的销路问题。

        安全掸掸烟灰,皱着眉头说道,“生产队里面,参与养殖的户数达到了9成,剩下的一成也都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了养殖鸡子的数量,全大队一共586户,参与了养殖的,每户都有30只鸡子、20只鸭、10只鹅,另外各个小队还有自己的赶鸭佬,每个小队都有300只左右的鸭子和鹅。

        这加起来,就是差不多17000多只鸡子、13000多只鸭、6000只鹅,数量比兔子要多得多的多。单靠一个南湖公社,肯定吃不下这么多的货,我们还是要提前做好准备,听之前小陈的建议,多联系一下县里那边的渠道,一定要把这些鸡鸭鹅都销出去才行。”

        叶树宝连连点头,“我们养的鸡子,一般是6个月生长就开始放缓,8个月基本长成,从3月份把第一批鸡苗拉回来,已经有4个多月,这批鸡子吃的是掺了蚯蚓肉的草叶子饲料,隔几天还吃一顿米糠,跟以前6个月大的鸡子几乎差不多大,个个都有2斤以上,估计再等个把月,就可以出栏了。”

        他说着幽幽叹了口气,“再不出栏的话,母鸡还能下蛋,公鸡就是白费饲料,划不来啊。还有鸭子和鹅,这个时候其实已经长成可以出栏了,争取早点卖一批出去,一方面给新的禽苗腾地方,另一方面,也要回一笔款,马上就要交‘五统费’,大队账上只有一点零钱,还有欠其他生产队的钱也要还,……”

        这些养殖的鸡鸭鹅不能算社员们的私产,因为种苗是大队提供的,他们只是负责饲养,等这些鸡鸭鹅长大、卖出去以后,所卖掉的钱先扣掉种苗、饲料成本,剩下的再按照6:2:2的比例分配。

        社员家庭得6成,小队和大队部各得两成。

        小队看上去什么都没投入,但是他们投的是管理成本,要有小队兽医要负责本小队的所有禽畜防疫,再加上小队收上去的钱,最终也是用在本队的基础建设和其他开支上面,对此大家都没有意见。

        叶树宝两手叉腰,吐出一口长气,愁眉苦脸地说道,“关键是县里我们都不认识人,这个门路要怎么去找呢?!”

        两人相对而视,是愁上加愁。

        虽说安全也算一个基层干部,在县里面也认识几个原来的老知青同志,那些人在县里几个单位上班,可以找他们想想办法。

        但是除非能打通一个长期销售渠道,比如在县城的几座菜市场设立固定摊位,否则就靠几个熟人,能卖出几只鸡鸭鹅?

        几个月前建养殖场的时候,陈凡倒是给出了销售思路,可当时听着觉得很容易,等到现在要去做了,才发现困难重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348章 得阳光一点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