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替补 (5 / 6)

+A -A

        郭老师和何老师面对他们的热情,也有些诚惶诚恐。

        如果是在十几年前,用这种态度跟他们打交道的人可谓是数不胜数,可是这些年嘛。

        不提也罢。

        如今卢家湾大队的领导们,让他们两位仿佛找到了当年的感觉。

        一阵寒暄过后,郭老师便开门见山地说道,“实不相瞒,我们是听小陈说,你们大队有不少考大学的好苗子,所以就特意过来看看。”

        何老师也笑着说道,“现在许多地方都不太重视文化教育,你们生产队却有这么多好学的同学,非常难得啊。”

        这时候他们还没提出让这些学生报考江南大学的事情。

        万一考察过后,这些人不符合江南大学的录取要求呢?

        稳妥起见,还是等见完了人再说。

        而这件事之前陈凡也早就跟杨书记他们通报过,此时听到两位老师的话,杨书记毫不迟疑地说道,“他们都在图书室复习,我带你们过去。”

        说着就在前面带路,同时满脸自豪地说道,“我们这个图书室,可不像其他生产队就弄个小房间、摆上两个书柜,就当是图书室了。

        5月份的时候,小陈从地委买回来几千本旧书,将其中上千本书,都捐给了队里,恰好那时候我们在建养殖场,就在紧挨着生产队的树林子旁边,起了一间教室,把所有书都放在那里面,作为大队的图书室。

        现在他们都在图书室复习,除了他们之外,还有十几个外地知青,都是早年来南湖插队,没能回去的,这次听说要恢复高考,也都全部跑过来借资料复习。”

        郭老师跟在他身边,一边听着一边点头,等他说道,先沉吟两秒,随后小声说道,“杨书记,我有个小小的请求。”

        杨书记不假思索地说道,“你说。”

        郭老师,“就是待会儿你先不要透露我和何老师的身份,这次我们也是过来调查一下各地的学生情况,若是让人知道我们是大学老师,恐怕会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他们是冲着那些年纪不大、学习成绩又好的学生来的,而老知青的情况他们也有所耳闻,虽然从个人的立场,对他们的遭遇表示同情,可事关招生大计,他可不想弄出什么意外。

        万一要是这些人找他们求情,不管是求资料还是别的什么,不都是徒增麻烦么。

        杨书记立刻明白他的意思,当即点头说道,“没问题、没问题。”

        郭老师呵呵笑了笑,一路出院子往外走,不一会儿便走到一间跟牲口棚差不多,却比牲口棚大几倍的土墙砖瓦顶的大屋子前。

        那时候陈凡还没教他们烧砖瓦,包括养殖场的房子在内,全都是土墙屋,不过用的倒是砖瓦顶,已经算不错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406章 替补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