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2章 城里的小院 (4 / 5)

+A -A

        当然不是长江750或幸福250那种摩托车,虽然没有明确规定,但是默认的规矩就是这类车一般不供应给个人,百货商店也没得卖。

        房间里面,最里面是整整一面墙的书柜,柜子里摆满了书籍,其中不乏一些外文专业著作。

        再说了,这里本来就是他的家,说不定以前师奶奶教过师父弹钢琴呢,只是他后来自己忘了,现在看到钢琴,又想起来怎么弹,不是很正常吗。”

        从这堆票里面翻了半天,终于找到肉票,随手抓起几张递给安全,“别尽买肥的,太腻,有上好的后腿肉、前排都可以来一点。”

        顿了一下,他转头看了看这座院子,嘿嘿笑道,“还好你父母给你留了这座房子,也不算太亏。”

        剩下的一小部分,则是英语、法语、俄语和日语类书籍。

        即便云湖地区给他们安排了住宿的地方,可一来陈凡的母亲喜静,不喜欢太吵闹,否则很难安心工作,二来当时住宿条件紧张,加上自己手里也有不少存款,便发扬风格,将组织安排给他们的单间让给了别人。

        之前杨厂长他们离开后,7个女生便开启劳动模式,先是将本来就很干净的屋子,又里里外外擦了一遍,黄莺还抽空在厨房烧了一壶水,泡了一大壶茶。

        这也是卢家湾那种最常见的农村房屋格局。

        等他们离开,陈凡才松了口气,有闲心打量这座刚刚到手的房子。

        也就是说,他们来云湖的时候,根本还没有机械厂,是他们和许多“战友”一起,从零开始,一步步将机械厂建设成现在的样子。

        就没有连房子一起捐的,除非说他连后人都没有。

        后院偏房里,黄莺和黄鹂两姐妹最先去卫生间洗澡,剩下的人都在餐厅里坐着,听到前面屋子里传来的钢琴声,杨菊不禁两眼发亮,“陈老师还会弹钢琴?”

        粮票、肉票、油票、布票、鞋票、工业票、……,就连自行车票、收音机票、手表票、缝纫机票都各有两三张,甚至还有一张摩托车票和一张电视机票。

        听到这话,其他人都不禁轻轻点头,随后一个个手肘撑在餐桌上、双手托着腮,满脸迷醉地听着钢琴声。

        原本正房和偏房之间是分开的,他们又搭了一条L形的风雨廊将其相连,这样下雨天也不会被淋湿。

        陈凡轻轻摇头,示意没事,随即转头看了看堂屋,淡然说道,“如果不是房子不好捐,这座房子我也不想要。”

        把钱交出去,那是随潮流、向老前辈学习。

        水是刚刚烧的,茶叶是李副厂长送的。

        陈凡坐在新造的琴凳上,揭开琴盖,手指放在琴键上,缓缓弹出一串流畅的音符。

        从来只有把身后余财捐出去的人,什么叫余财?那就是保障基本生活之外、多余的钱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442章 城里的小院 (4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