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都拆了 (3 / 6)

+A -A

        当年他经常跟我谈厂里的发展时,反复说过一句话,那就是一个机械厂,一定要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否则的话,就永远只能做上级的‘杂工’,还是什么时候想起来,才什么时候用的‘预备军’。”

        听到这话,陈凡首先就想到五菱,当年的柳机厂几乎就是上级需要什么,他们就造什么,转型还转得挺丝滑。

        人家最早是造飞机的,后来造发动机,也造过油锯、红河牌拖拉机、广西牌汽车、柳江牌汽车、127大马力操舟机。

        陈凡小游艇上装的就是这个操舟机,还挺好用。

        后来柳机还先后分出动力机械厂、机床厂、磁电机厂、汽车配件厂……

        产品种类比云湖机械厂还多。

        不过人家五菱也没像云湖机械厂这样做得这么杂。

        然后他又想起了自己当年大学毕业时实习过的那家国企单位。

        和云湖机械厂不同,那家有编号的工厂从设立之初起,就定位为专门生产短波电台的企业,可是上级给的任务量不足,他们就想办法自己生产收音机,甚至是电视机,到了新世纪,为了摆脱亏损,还毅然去造手机。

        也是一言难尽呐。

        好吧,这都属于通讯类的,倒是没偏离主线。

        只是话说回来,这种情况在如今各个大厂里面,确实不少见。

        反倒是像杨厂长和陈父那样,意识到一家工厂需要有拳头核心产品的人,才是凤毛麟角。

        陈凡看着他,脸色有些犹疑,“您不会让我来定这个拳头产品吧?”

        杨厂长听到这话,不禁哑然失笑,“这么大的事,自然不会你怎么说、我就怎么做。”

        他对着陈凡笑道,“你就把自己当成我做前期调研的一个对象。”

        听到这话,陈凡才松了口气,“那还差不多,我还以为……”

        说到一半便停下,他打了个哈哈,笑道,“这么大的事,我得好好考虑一下,过几天再答复您。”

        杨厂长笑着点头,“行,反正这事不急于一时,你慢慢想,想好再跟我说。”

        这小子好像比他父亲还聪明,至少把他父亲扔去卢家湾,都不一定能做出现在这番成绩,所以他还挺想听听陈凡的想法。

        他刚准备离开,又听见陈凡说道,“杨伯伯,有个事我想确认一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449章 都拆了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