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干塘捕鱼 (5 / 8)

+A -A

        而且这批知青还有一个共同点,他们全部都是刚刚参加完高考的应届生……,这简直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啊。

        社会上可能不太清楚,可是相关单位上的领导谁不知道,今年卢家湾爆了个大冷门,区区一个生产队,竟然走出来23个重点大学的学生!

        再往里深究,哟,原来他们都是陈老师一手教出来的?!

        如此一来,有这么一波操作也就很好理解了。

        而且现在很多人都知道,卢家湾是百年咸鱼翻身,已经摆脱了完全靠天吃饭的日子,不仅买了很多农机,连副业也做得红红火火,饭碗里三天两头的见肉,那日子过得,比城里人还好。

        所以去卢家湾插队,只要能拿得下农活,那根本就不是去受苦的,说是去享福的也不为过!

        可那些都是别人的一厢情愿,也不管卢家湾、尤其是陈凡愿不愿意。

        卢家湾自然是不乐意的,杨书记也当着公社钱书记的面拍了桌子,说人家陈老师本来是卫生处的干部,自愿到卢家湾指导卫生工作,包括指点同学们学习,那也是人家义务劳动。

        那些个家庭条件优越的知青,凭什么过来占卢家湾的便宜?

        可是钱书记也没办法,这是人家县知青办做的决定,他只有听命的份,还能怎么办呢?

        当然,他手里的4个名额,也让他乐意促成此事,只不过这种话,就不足为外人道也。

        至于陈凡,那就更不愿意了。

        他窝在卢家湾是为了享福的,谁特么乐意去当“志愿老师”?

        就那些人,他认识谁啊?!

        他帮助卢家湾,是在给自己打根基,别的不说,就杨书记敢跑去公社跟钱书记拍桌子,就是他努力的成果。

        而他现在已经熬出头了,犯得着辛辛苦苦去指点那些个知青吗?

        完全没必要啊!

        这时杨队长忽然说道,“接受知青是硬性任务,推肯定是推不掉的,不过,……”

        他说着抬起头来,嘿嘿笑道,“惹不起,咱总躲得起吧。回头我让人把知青点都收出来,伱养的那些东西,都给你转移到队里的牲口棚去,咱跟他们不挨边。

        回头咱们还是跟以前一样,对这些知青敬而远之、不闻不问,除了分配任务,其他时候都不跟他们接触,等时间一长,他们自己就会歇了心思,说不定就都走了呢。”

        黄保管员正要点头,旁边的刘会计却小声说道,“老杨,你想过没有,这些人能争取到名额过来,肯定都是干部家庭出身,咱们这么干,惹恼了他们怎么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461章 干塘捕鱼 (5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