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村里所有人都知道他不懂规矩,只是当笑话看,没有人误会什么的,要不然他八张嘴都说不清。
张翠娥端着装了小半盆水的搪瓷喜盆进屋,抓起毛巾拧干,不需杨兴秀自己动手,她捧着毛巾给新嫂子擦脸,随后咧着嘴呵呵傻笑,“兴秀姐好,……”
张文良立刻轻轻拍了一下她的后脑勺,“小笨蛋,要叫什么?”
张翠娥立刻反应过来,赶紧改口,“三嫂子好,祝你和三哥百年好合、永结同心、早生贵子,生活甜甜蜜蜜。”
杨兴秀乐得拉住她的双手,“不愧是跟陈老师学过的,讲话就是甜。”
随即从兜里掏出一个大红包塞到她手里,“嫂子给的,拿着。”
张翠娥笑得合不拢嘴,“谢谢嫂子。”
“洗尘”之后,杨兴秀便算是张家人,新房里也暂时告一段落。
这时候已经是中午,屋子外面,张家人邀请客人去大队部院子里吃饭。
按照规矩,各家各户只有一个人出面去吃席,所以尽管张家人死劲吆喝,不去吃饭的人依然自觉回家。
主人家邀请那是客气,谁要是真的过去吃,虽然没人会当面说什么,可关起门来的嘀嘀咕咕肯定不会少。
当然,如果主人家出动两个人以上,拉着人去上席,就说明是真心邀请,那又是另外一回事。
陈凡是上了礼钱的,而且给的是当前“最高标准”,整整“1元”!
哪怕是亲叔伯给的也是这个人情钱,没有再高的。
不过再过几年,这个沿用了十几年的标准就不够了,先涨到两块,后来涨到5块,等到90年代,已经是50起步,再到新千年,才稳定在200块。
但是别想一桌席能收两千,那时候拖家带口去吃的可不在少数,
而且酒席还贵了呢!
还好现在的酒席不贵,尽管今年卢家湾发了财,却依然不改“艰苦朴素”的风格,杨书记和张队长给刘掬匠定的标准便是每桌6元。
他早已上了人情钱,又是今天的婚车司机,自然要上正席。
只是在张大队长来邀请的时候,他拒绝了去坐主桌的提议,果断跳到旁边跟杨队长坐到一起。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