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2章 满载而归 (3 / 6)

+A -A

        上午开交流会,中午在卫生局食堂吃了个招待餐,下午再到附近的某个医院进行现场技术交流和演示。

        最后合影、结束。

        原本陈凡以为会浪费两天的事情,结果一天就结束,还行。

        ……

        第二天一早,众人便去办正事。

        只是队伍中多了一个人。

        袁成国是市卫生局的一名普通职工,意思就是非专业人士,干行政工作的那种。

        本来这种没有背景的小同志很难有机会进入领导的视野,但是这一次,他就凭着是崇明岛本地人的优势,被领导委以“重任”,协助陈凡去崇明岛农场采购种苗。

        虽然他一个卫生局搞行政工作的,跟养殖种苗不搭边,但只要是领导吩咐的事,就要认真完成。

        况且他心里还在盘算着,若是这一次能圆满完成任务,让领导看到自己的能力,以后升职的机会是不是更大一些?!

        所以袁成国很兴奋,站在船舷上扶着栏杆,指着远处的崇明岛说道,“那里就是崇明岛了,进出只能靠渡轮,但是岛上的农产品和奉贤、南汇、宝山的几家农场一起,供应了半个上海,其中崇明就占了一半还多,剩下的才需要靠外地输入。

        岛上农场很多,有新海农场、东风农场、长江农场、长征农场、跃进农场、红星农场、前进农场和前哨农场。都是这些年一点点开垦出来的。

        早些年的时候岛上可不是这个样子,那时候都是荒地,就跟南泥湾似的,是好多知青上岛,才有了现在这么多农场。”

        说着还唱起了歌,“花篮的花儿香……”

        导游在唱歌,何况待会儿还要靠人家走关系,众人自然鼓掌叫好,安全甚至还拿出口风琴伴奏。

        不一会儿,竟然引起船上乘客的大合唱。

        (1970年第一艘双体客轮沪航8号,走吴淞到崇明南门港航线)

        合唱声中,陈凡也渐渐抛开了偶像包袱,张文良几人更是似乎找到了组织,操着一口标准的云湖话,混在歌声中极其突兀。

        顿时引来笑声一片。

        一位四十多岁的老大哥拉着他问道,“你们是从哪里来的?为什么要去崇明呢?那里可没有什么好看的。”

        边上一位老阿姨立刻接话,“就不能过去探亲啊,崇明岛上也是有人住的好吧。”

        老大哥不服气了,“他们都是外地人,连江苏都不是,探个什么亲?崇明岛上基本上都是本地人,就没有几个外地的。”

        随后拉着张文良,“你说,我说的对不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502章 满载而归 (3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