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6章 购瓷 (3 / 4)

+A -A

        他立刻转身看向张玄松,快步走过去,问道,“张老哥,这是哪个窑口烧制出来的?还能继续生产吗?”

        张玄松咂咂嘴,脸色有些为难,“听我那老部下说,这个瓷器好像再也没有了,至于能不能继续生产,也不确定。”

        陈凡端着托盘走过来,将托盘放到桌上,正色说道,“老舅,你想让他们继续生产,然后你来采购,那是不可能的。”

        他说着拿起一只茶杯,“我听说,为了烧制这个瓷器,湖南醴陵陶瓷研究所与景德镇陶瓷研究所两个单位紧密合作,轻工业部陶研所也抽调了40多名技术骨干,共同组成攻关小组。

        许多著名的陶瓷艺术家都参加过这项工作,其中包括珠山八友的后人和传人,比如王大凡的侄子工艺美术大师王锡良、汪野亭的女儿陶瓷艺术大师汪桂英、刘雨岑的儿子陶瓷艺术大师刘平、徐仲南的孙女工艺美术大师徐亚凤,以及陶瓷美术家章鉴、工艺美术大师张松茂、戴荣华、陶瓷艺术大师舒惠娟、陶瓷名家辛青山等。”

        他对着周正东说道,“这些大师无一不是国宝级的艺术家,别说再没有合适的顶级高岭土,即便有,想要将这些工艺大师、美术大师再次集中起来,也不是钱所能办到的。”

        周正东闻言不禁有些失望,“这样啊。”

        陈凡笑道,“倒也不用失望,虽然不能再造,但是据我所知,陶研所和景德镇都还有不少‘备用品’。

        说是备用品,其实是几年前与那些送进西苑的陶瓷是同一批出窑,当时入窑共有14000多件,实际成品4200余件,从中精选出2000余件送进西苑,剩下的全部被封存,以备后用。”

        周正东当即眼睛发亮,“现在在哪里?”

        陈凡举起手里的杯子,笑道,“在哪里不用管,如果你跟那位干部提出要求,应该很有希望将这批备用品买下来。”

        现在还是78年,等再过两年,那批备用品就会被陶瓷厂当做福利品发给职工,在景德镇到处都是,只剩下两百多件被送往京城陶研所。

        然后在八十年代,有位华侨跑去景德镇,以10几元一件的价格不限量收购,收集了一千多件。

        而到了九十年代,1997年,一件小瓷碗,在一家拍卖行被拍到170万元的高价。

        所以说,现在是收购这批瓷器的最佳窗口期,错过现在,等人家发了福利品,那就难了。

        旁边张玄松有些好奇,对着陈凡问道,“你是怎么知道这些的?”

        陈凡转过头,咧嘴笑道,“我有读者啊,有个读者就是景德镇陶瓷厂的,他还说等单位开放这批瓷器出库,给我送几件呢。”

        张玄松脸色一垮,最讨厌喜欢炫耀的人了。

        周正东也不敢耽搁,现在就要去找那位干部,然后被陈凡一把拉住,“不用这么着急,明天出门的时候见了他,顺便说一下就行。”

        见陈凡这么说,周正东便不再坚持,“行吧。”

        这时厨房里传来水开的声音,不等陈凡起身,周亚丽立刻跑过去,“我去提水。”

        陈凡依然站起身来,端着托盘往那边走去,“还要洗杯子啊。”

        周正东当即一声大呵,“不许去!”

        陈凡转身看着他,举了举手里的托盘,笑道,“舍不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576章 购瓷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