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6章 论文发表 (2 / 5)

+A -A

        他拉开椅子坐下,还没等向各位老先生问好,贺老就说道,“你加入江南音协没有?”

        陈凡“呃”了一声,笑着轻轻摇头,“还没有。”

        贺老眉头微皱,“你的钢琴水平很高,我听得出达到了演奏级,不比交响乐团的几位钢琴家差。至于唱功,虽然这首歌显不出难度,但是从你的吐字和气息转圜可以看得出来,歌唱水平放眼全国也没几个人比你更厉害,这样的水平,不入音协可惜了。”

        陈凡抿嘴微笑,赶紧说道,“没有没有,我还需要努力。而且音乐不是我的主业,所以没有加入协会的想法。”

        贺老看着他,眼里浮现几分赞赏,“从你的歌里,可以看出年轻人的热情奔放、张扬自信,歌词写得很好,很契合时代,也符合你自己的身份、年龄。

        曲子也很优秀,你应该是听过国外的一些歌曲,里面的节奏有一点拉丁美洲那种富有激情的音乐特点。却没想到,本人倒是谦虚谨慎得很。”

        听到这话,陈凡不由得暗暗佩服。

        这首曲子确实是谷建芬借鉴了一点拉丁美洲的音乐元素创作而成,那还是78年的时候,她随团去拉丁美洲交流访问,采风得来的。

        当时她受到启发,就想将这种音乐元素融入进来,直到在《词刊》杂志第三期上、看见张玫同发表的一首诗,《八十年代的新一辈》,顿时灵感爆发,创作出了这首曲子。

        在这个信息不便的时代,贺老还能了解到国外的音乐,确实很难得。

        本来陈凡没想过直接照搬,可是歌曲跟小说不一样,小说知道一个剧情梗概,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写,换背景、换角色,都不在话下。

        而一首歌就那么几句词、几段曲子,哪怕陈凡的文学和音乐造诣都不算低,可想要写出同等质量的诗句和乐曲,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何况还要符合当下的时代精神。

        他也想过另外创作一首歌唱祖国、民族的歌,但最后还是选了更符合自己年纪的、歌唱年轻人的歌曲。

        在当下的社会背景下,再没有一首歌比这首《年轻的朋友来相会》更合适的。与其创作一首似是而非的“新歌”,还不如就用原作,最后便呈现出今天这个舞台。

        思绪在脑海中一闪而过,他看着贺老,咧嘴笑了笑,但没等开口说话,旁边的巴老便打了个哈哈,

        “你身体不好,常年在家里调养,信息不灵通。但凡你多出来走走,和老朋友们聊一聊,就会知道这小子的本性。”

        陈凡脸色一僵,无奈地看着他,这是要拆台的节奏?

        贺老则是眼睛一亮,看了看他,随即转头看向巴老,好奇地问道,“莫非我看错了?”

        巴老可不管陈凡哀怨的眼神,呵呵笑道,“倒也不能说错,只是不全面。我刚认识他的时候,他也是这么谦逊有礼,结果熟悉以后,就开始跳脱了。

        当天拿了我一支在北方战场上缴获的钢笔,第三回到我家,又顺走了一把顾景舟的紫砂壶,后来他每次去我家,我都得把书房锁上,要不然就会丢几幅字画。”

        桌上几位老先生一听,不禁乐不可支,哈哈笑着鼓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706章 论文发表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