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无需推销 (2 / 6)

+A -A

        本来整个电影院里刚才已经安静下来,可是光幕一出,瞬间又是嘈杂声一片。

        姜丽丽也很是好奇,靠近陈凡小声问道,“这个光幕怎么是宽的?和以前看的电影都不一样。”

        陈凡解释道,“这种叫宽幕电影,最早是法国物理学家亨利·雅克·克雷蒂安,为了解决坦克视野的问题,研制出了一种变形镜头,后来发现可以运用到电影设备上,当时还拍摄了一部实验性质的宽幕电影。

        不过由于成本和技术原因,当时被电影从业者抵制,一直没有得到应用。

        后来到了50年代,电视机在西方逐渐普及,电影公司为了争取观众,才将这项技术应用到电影上。

        我国最早安装宽银幕设备的电影院,就是上海大光明电影院,时间是1958年,当时也是为了放映上海电影制片厂拍摄的、宽银幕电影《老兵新传》,没想到这次上影厂用在了《摆渡人》的拍摄上。

        拍摄宽银幕电影,要用35毫米的彩色胶片,上影厂这次也是下了血本。”

        这时陈凡忽然想起来,拍《云湖恋》的时候,用的也是35毫米彩色胶片,难道也是宽银幕影片?

        姜丽丽则喜笑颜开,“既然这种技术很珍贵,那肯定不会随便用,至少要剧本好才行。”

        她不懂什么宽银幕技术,只知道这部电影是由陈凡写的小说改编的,拍摄技术越厉害,就代表陈凡的作品越受重视。

        这就叫与有荣焉。

        短暂的喧嚣后,银幕上出现画面,电影即将开始。

        现场也迅速安静下来。

        几行字幕闪过,其中一幕,便是单独成行:本片根据著名作家陈凡同名作品改编。

        竟然还引来一阵掌声。

        陈凡还有些奇怪,这里鼓什么掌?

        随后便听见前后排有几个人在小声说话,说的是他刚发表的那篇论文,这才恍然失笑。

        这年头有条件走进电影院的,基本上都是青年工人或大学生,如今的电影票在1毛到3毛之间,比如今天的这场电影,由于是宽幕、还是播放条件比较好的上海艺术剧院,票价定的就是两毛五分钱。

        而且由于好的电影一票难求,便催生出了黄牛票。

        黄牛票的价格更是贵得没了边。

        比如去年引进了一部小本子的电影《望乡》,在京城放映的时候,票价只有一毛五,可黄牛票喊到两块钱,都还供不应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708章 无需推销 (2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