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章 在商言商 (3 / 4)

+A -A

        事实上,何止是持怀疑态度,根本就没几个人相信国内会办什么工业特区。

        尤其是还有那边不断在鼓吹,说什么“引进来杀”之类的话,更是让绝大部分老板都心中忐忑,没人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是后来先由国资背景的香港企业带头,然后不断给几位有影响力的爱国港商做思想工作,这才从一笔笔的小投资开始做起,慢慢将特区做起来。

        当然,这里说的是深圳。

        相比深圳,反倒汕头发展一马当先,原因很简单,那就是潮汕籍的港商多,而且实力强,加上潮汕人有很重的乡土情结,哪怕不回去投资,也乐意给老家的亲戚一笔钱,让他们去办厂,发展自然迅速。

        事实上,早在设立特区之前,从6、70年代开始,就有不少快艇往来汕头和香港两地,以大洋和黄金结算做生意。

        其中有一些胆子大的,还办起了加工厂,原材料从香港来,工人都是同村的亲戚,队里开证明打掩护,一部分产品返销香港,一部分拿着生产队的证明销往内地,这种民间经济,比温州还要早得多。

        不过发展再快也没用,乡土情结重的地方,一般都比较排外,外地人很难在那里发展起来。

        听到陈凡的疑问,周亚丽抿嘴一笑,指了指他,“因为你呗。”

        陈凡眉角轻扬,“关我什么事?”

        周亚丽幽幽叹了口气,说道,“要是你肯跟我们去美国,虽然我们会继续坚定投资内地,可也不会一下子把所有牌都压上,而是一步步来。

        可你就是不肯走,虽然我们不知道原因,但你既然做了决定,那我和老爸也只能支持你。

        我爸说了,既然做了决定,你又坚定不出国去生活,那就不如直接下重注,尽早将内地相关的部分迁进来,还能在上级面前挣一份好印象。”

        陈凡呵呵笑了笑,看着她问道,“你们就不怕赔了?”

        周亚丽笑着摇头,“不怕。”

        她看了看坐在陈凡身边的姜丽丽,继续说道,“反正你在美国还有一大笔资产,同时借你的光,周家现在的生意好得不得了,资产增长了将近一半,就算舍掉内地的部分,对于周家来说,还是爆赚。”

        顿了一下,她又笑道,“而且,我爸说了,只要政策稳定,保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不变,我们就不可能亏。”

        她放下饮料瓶,嘿嘿笑道,“我们请专业的会计师核算过,以内地的物价和工资标准,哪怕增加10倍的成本,也比在美国本土生产节省一半以上,根本就不可能亏。

        至于政策会不会变。”

        她说着又指了指陈凡,“你不是最有信心吗,你有信心,那我们就有信心,所以说,我爸决定将工厂设在内地,最终原因还是因为你。”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穿在1977 第756章 在商言商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