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来大儿子在部队,每个月还能寄几块钱回来,要是多撑个几年,不仅能还完所有外债,说不定还能给两个儿子都说上媳妇儿。
现在全泡汤了。
这一下复员回来,多半和其他退伍的士兵一样,回农村继续吃工分,至于安排工作的事,他是想都不敢想。
人家丢了一条胳膊半条腿,都没能安排工作,自家儿子整个儿回来,还能排人家前头?
没这个道理。
可队里一年到头产出就这么多,多一个人干活,也不见得能多分多少东西,愁啊。
王建国可不知道老父亲心里是愁云惨淡,他没去拿大饼,而是小心翼翼从衣服内口袋里,掏出自己的退伍证,打开退伍证,里面是一张折叠好的纸。
他将纸拿出来,展开后递给小妹,笑道,“你自己看。”
王玉兰双手颤抖地接过去,只见纸上写着几句话,“王玉兰同学你好,听你大哥说,你是一个学习成绩优异、表现积极的好学生,他感到非常骄傲,我也很为你开心。
在这里,我要祝你学习顺利,再接再厉,争取考上好的学校,毕业以后为国家做贡献,也为家庭幸福贡献你自己的一份力量。
你大哥的朋友,陈凡。”
看完之后,王玉兰抬起头来,两只眼睛比马灯还明亮,“大哥,真的是作家陈凡?”
其他人也都惊呆了,纷纷凑到她身后,看纸上的内容。
王建国哈哈直笑,很是为自己当时的灵机一动得意,“当然是陈凡,他的几本小说的扉页上,都有对读者的寄语和签名,回头大哥给你买一本书,你对比一下就知道了。”
纸上的字是他求着陈凡写的,钢笔也是他厚着脸皮讨来的。
陈凡为了进西南,做了很多准备,其中之一便是买了几十支钢笔,用一条特制的腰带装着,作为飞镖使用。
当时被王建国看见,说是家里有个小妹妹还在读书,能不能讨个纪念品给她,再给她写一段鼓励的话。
陈凡二话没说就同意下来,当时由于还有其他十几名伤兵在场,他干脆每人都送了一支,若是家里弟弟妹妹多的,还多送一两支,并给每个人都写了寄语。
之后消息传开,结果就是准备好的飞镖,一个敌人都没干掉,全当礼物送人了,各种寄语更是写了上百张,让他颇有人生教父的感觉。
王建国吃了两张大饼,喝了一大碗鸡蛋汤,吃了个囫囵饱,便倒头就睡。
第二天到大队部办了落户手续,领了工分本,在别人异样的目光中,扛起锄头,每天跟着父母一起出工。
转眼就是一个多月。
……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