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眼里,大邺重臣,便可如此轻视羞辱吗”
崔家主冷笑,“本官也不愿冤枉裴将军,也想知道裴将军是否清白,免得文武百官存疑,百姓亦对大邺官员存疑,民心动摇。”
鲁肇亦是皱眉,直接指责道“有功名之身的士子尚且不必在公堂上下跪,裴将军乃是从一品官员,崔大人此言,过于猖狂了些。”
随后,鲁肇转向明帝,躬身道“陛下,臣反对验身。”
崔家主今日是一定要给裴君盖稳罪名,教她无翻身之力,是以根本不理会他的质问,依旧强逼道“若本官冤枉裴将军,本官愿意向裴将军磕头赔罪,可若本官没有冤枉裴将军,裴将军又当如何向陛下和大邺百姓交代”
崔家主向明帝拱手拜下,依旧坚持己见,一定要辨个明白。
谢涟自小读诗书礼义,亦不赞同验身一说。
只是还不等他出言反对,其父谢尚书便开口,温和地说“陛下,若开了此等先河,日后朝中恐怕要人人自危,不妨从长计较。”
俞尚书一直看着侧方裴君的侧脸,想要了解她的态度,但裴君从崔家主弹劾之始到此时,甚至未曾说过只言片语来为自己辩解。
他得不到任何信号,却必须得站出来维护裴君。
现在裴君是男是女,不是最重要的,她好好地立在朝堂,立在寒门官员之前,才是最重要的。
俞尚书道“陛下容禀,臣以为,裴将军之功,若如崔大人所说验明真身,才是寒百姓之心”
崔家主立时提出异议
裴君站在前方,听着众人的舌战,却有些微走神,任何一方的据理力争,都是在捍卫自己的利益。
而她的存在保证了一批人的利益,他们势必要保她
朝堂上激烈的争执皆由裴君而起,可她这个主角却仿佛置身事外一般,极惹人注目。
主要争执的还是崔家等近来与裴君敌对的一系和裴君身后的朝臣,如谢尚书和鲁肇这般,表态之后便不再说话。
而众臣耳听激烈的辩驳,看着前方挺拔如松、安如磐石、矫矫不群的身影,不免心下感慨裴君的心性坚韧,处之泰然。
崔家主对这样的局面不能忍受,定然要将裴君的平静撕开,执拗地请求明帝,务必要教裴君给出一个交代。
明帝听了许久,目光也离不开裴君。
真正的圣人是不存在的,凡夫俗子不可能无所畏惧,不可能无所求,可裴君连被人弹劾欺君之罪都不怕,她到底在意什么又真正想要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