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要获得救赎,进入天国,需靠个体的虔诚、自律等努力,同时也离不开社会的帮助和支持。“因我们的无知与懒惰,我们需要外在的帮助以使我们获得信心,并使之成长至神所预定的目标;因我们的软弱,神也为我们预备了这些帮助。”在《要义》第四卷中,加尔文讨论了这些“外在帮助”,即教会和世俗政府各自的特性和目的、二者之间的关联,以及信徒与教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
教会是“基督之躯”,是信徒聆听福音、共享神恩之所。教会的主要职责是宣讲福音,实施圣礼,引领信徒走向圣洁。对信徒而言,教会犹如母亲和学校,“没有母亲的怀胎、哺育、关爱和引导,是不可能有生命的……同时,因我们的脆弱,我们一生都离不开教会这所学校,学习进程就是我们整个人生的过程。离开了教会,我们就失去了赎罪和获得救赎的希望”。教会宣讲福音是在信徒之中传播信仰,信徒借此完善自身的精神生活,从而走向圣洁神圣。教会传播福音,还可以加强教会成员之间的凝聚力,维护教区的和平与秩序。实施圣礼(洗礼和圣餐礼)在于维系、增强信徒的信仰,帮助信徒迈入神圣和圣洁的精神生活,从而引领信徒走向救赎。圣礼也可对宣讲教义和传播福音起着辅助和补充的作用。
加尔文认为:“教会的权力对于一个秩序良好的国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教会管治的权力仅限于“道德惩戒”,即“监察人之罪”,只在于精神层面。教会不同于世俗政府,它“无权使用武力惩罚、强制或监禁人”;教会没有世俗官员责罚公民的权力。对行为不轨者,教会可以劝说、责备,最重的处罚当是革除教籍。教会“道德惩戒”是为了营造一种有秩序、和谐的信仰氛围,以培养信徒心灵的虔诚与纯洁,加强教会的团结,效仿基督,践履基督之爱。
加尔文认为,政府和教会一样,都是神赐予人的礼物,是神规范、管治人的具体形式;是神设立在尘世的合法机构。“只要人还生活在尘世,政府就必然存在:以关怀和保护人对神的外在敬拜,维护教义和教会的正当性,调整人的尘世生活、规范人的行为而维护社会公正,使人与人能够和睦相处,促进共同的和平与安宁。”生活在尘世中的人,应该认可、感激政府,它犹如我们生命中的“面包、水、阳光和空气”;它“维护公共秩序,保护个人财产不受侵犯,保障人与人之间的诚实相处。总之,政府可以确保宗教信仰得以公开,人道得以维系”。加尔文还说:“从政是神的呼召,它不仅神圣、合法,而且是尘世所有呼召中最圣洁、最光荣的职业。”政府官员是神在“尘世的代表;从某种意义上讲,他们替神治理尘世中的人”。因此,人应该尊重、顺服政府,积极参与政府事务,利用政府维护其合法权利和谋取正当利益。但是,政府和教会属于不同的社会组织;政府的管治权力仅限于“维护尘世的公正与和平,规范人的外在道德行为”。
教会和政府都是神设在尘世的机构,其权力都来自神的赐予,都受制于神。教会和政府对社会起着不同的作用,但又互补。教会关注人的心灵或精神健康,政府负责社会稳定和外交事务。它们互为补充,相互扶持。政府离不开教会,因为没有教会关注滋养人心灵,就不可能有社会稳定和社区和谐;教会同样需要政府,因为政府为信仰提供必要的外在条件和秩序。
就政府和教会的不同目的、职责和权限,在圣奥古斯丁“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的基础上,加尔文提出并阐释了“两个国度”的涵义。尘世中人,生活在“两个国度”之中,受制于“两种权力”之下。一个是“灵魂国度”,属于道德和精神生活层面,关乎人的“内在生命”,受神的直接管制;另一个“世俗国度”,属于国家和政治领域,归世俗政府治理,“仅规范人的外在行为”。“两个国度”有着各自的“王”和“法则”。当世俗国度的法则与神的法则发生冲突时,人“必须服从神而不是服从人”。无论教会或政府,其存在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助人识神、践道;为了提升人性,使其接近神性,以最终达成人的生命意义。
加尔文的“两个国度”观暗含着几层意思:一是神的权力高于一切,“道”最大;尘世的一切权利都从属于神。无论教会或是政府,在它们的权力之上,还存在着更高的“道”,它们的权力是有限的;二是主张政教分离;这是加尔文对其时代政教关系的体察思考,他既反对天主教会凌驾于世俗政权之上,也不赞同王权干预宗教信仰;三是提倡宗教自由,当信仰原则与世俗规范发生抵触时,“良知”为先。“两个国度”观,为近现代西方政治意识形态层面的个人主义和天赋人权观奠定了宗教基础,为当今美国社会政教分离提供了信仰依据。
四、结语
《基督教要义》阐释了基督教神学中神的特质与人的本质;人在认识神的同时,进一步了解认清自身的现实状态与本性,继而明白认识神的意义;人通过信仰救世主神,以神的特质为参照,从生活的方方面面反省自身,避恶扬善,走上救赎之路;尘世的一切组织或机构,其存在的目的都是为了人的救赎,为了恢复人与神的和谐关系,最终进入天国与神同在。总之,人在尘世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指向神性和天国——人生命的最高境界和最终归属。《要义》从基督宗教信仰的角度,在继承《圣经》创世观和人性观的基础上,阐述了基督教文化中人与神、人与人,以及人与世俗社会之间的关系。这一关系框架的核心基础是创世者神,他是宇宙、自然、人及一切存在的本源;他是基督徒构建其世界观、人生观及社会观的准则。人生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彰显本源之德、荣耀本源之美,最终回归本源。社会机构的作用在于服务人,最终是服务于神;人是社会的中心,人之上则是神。
{1}(2).,1960.(文中其他处引文均出自此书,不再另注)
{2}刘林海:《加尔文思想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年10月版,第88页。
参考文献:
[1][M].2,,,,
[2][M].,
[3][M],
[4]:[M].,
[5][M].,
[6],
[7][M].,
[8]道格拉斯·凯利.自由的崛起[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
[9]张庆熊.基督教神学范畴:历史的和文化比较的考察[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10]刘林海.加尔文思想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基金项目:本文系“昆明理工大学研究生百门核心课程建设项目”中的《英美文化》课程建设,项目号:
作者:贺相铸,硕士,昆明理工大学外国语言文化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基督教与西方文化研究。
编辑:郭子君: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第一书屋;http://12w.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