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06年第一批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中,已批准立项对该标准进行修订,要求三年内完成。
3.修订与实施的意义
新版国家标准GB16999-2010《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的颁布、实施意义重大。
1)为提高货币鉴别仪防伪识别能力提供锐利武器和基础保障——提升鉴别仪产品鉴别技术和鉴别能力(核心质量)为银行、商业网点等现金收付场所选择质优技高鉴别仪产品提供可能;
2)引领和规范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明确该系列产品所必须达到的技术和鉴别性能、质量标准的要求,供生产方提高产品质量和鉴别能力;
3)安全防范,维护人民币信誉,为社会稳定,促进贸易和经济发展,保护消费者和国家利益做出防伪标准化贡献。
新版国家标准的颁布、实施,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了必要的手段和技术依据,对于构筑牢固的、不可逾越的货币真伪识别防线,具有深远意义。
二、与1997版标准相比,具有两个标志、7个突破
新版国家标准与1997版标准相比,继承、发展了老版标准的技术内涵,以1997版标准为基础框架,吸收近几年国内外防伪技术及人民币防伪先进技术内容,进一步丰富、提升了鉴别仪的鉴别技术和鉴别能力等主要性能的质量要求。
1997版到2010版标准,其主要变化表现为:“两个标志”、“七个突破”。
1.两个标志
从1997版标准发展到2010版标准,在制修订、编制过程中,标准经历了以下两个标志性的基准点。
第一个标志是,“手点”到“机点”——“手工点钞”向“机器自动化点钞”转化
1997版标准显著特点是为“手点”方式转变为“机点”方式、或手-机结合方式做基础。为实现钞票自动化处理,提供了规范和物质基础(机具)。在机具管理上,是一次质的飞跃。
第二个标志是,“机点”到“机点验”——由低级向高级演化
随着防伪技术的发展,鉴别技术的提高,以及不法分子造假手段翻新,对机具提出了新的要求,也是新版标准制订中需要研究的首要需求。2010版标准在制定时,增加了对鉴别方式及技术的调研与分析,在提高鉴别能力上,做深入、重点研究,注重机具“验钞、鉴伪功能”的技术要求和能力提升,为实现机具钞票“点钞、验钞”自动化处理再次新飞跃——又好又快的发展奠定基础。
2.七个突破
老版标准在实现“手点”到“机点”转变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新版标准如何在这一已突破、逐步走向成熟的机具方面,再有所作为,在“质”的方面有所新突破——除在“机点”功能上下功夫外,更需在“验”上做功夫,增加机具核心鉴别技术,提高鉴别能力。2010版标准在以下七个方面有了突破。
1)理念突破
“以真鉴假,以假鉴假”的技术原理,奠定了标准理论基础,为打、防假货币实践(或反假货币活动)提供了理论指导,标准文本中的技术要求,皆是围绕这一核心展开。
通常,为反假货币,老版本的人民币伪钞鉴别仪工作理念是“以假鉴假”,这仅是权宜之计,其带来的不足是:与真钞采用的新防伪技术、措施和印制技术联系得不够紧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不法分子伪造假币采用的手段不同,其假币表现的形式千差万别。这样造成鉴别仪反假币工作总是处于被动追踪、破译和封堵的不利局面。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