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五十一章 再进武汉 (2 / 4)

+A -A

        此外,日军还在武汉到处穿堂入室,抢掠财物,如“太平洋”、“璇宫”、“扬子江”……等大旅社的器具什物,都被运上敌船装走。

        普通居民的门窗,也被敌军和日本浪人拆去。

        武汉市民更是苦不堪言。

        最有名的就是三块砖和八块钱。

        此时的武汉市民完全失掉了自由,如果没有由汉奸或日本浪人手里买来的“通行证”,休想出门一步。

        即便有“通行证”在手,行路时也得小心,经过敌军岗哨时,必须脱帽鞠躬才准通行,否则便要尝尝“三块砖”刑罚的滋味。

        所谓“三块砖”,一块砖垫住膝头跪下,一块砖捧在两手中高高举起,一块砖顶在头上。

        在这种境遇中,另有一种人,借机敛钱,作活通行证,那便是白俄。

        凡是无“通行证”而必须出门的人,都要请一名白俄领路,沿路向日军哨兵敬礼,便可通行,这种领路的代价,每次法币八元,而且包接包送。

        有几个住在法租界内的人,便是用这种方法,由法租界至特三区,又由特三区回法租界。这是日军有组织的敛钱方法,白俄所得的领路费,只能收用一小部分,大部分要献给日军。

        除了“通行证”外,又有“良民证”。

        日军对武汉的管理十分严格。只有在武汉的常驻人口才有可能被颁发一本所谓的“良民证”,如果是从外地逃难来汉的人根本无法取得该证。

        持有这个“良民证”的居民,每天要将证件放在自己的身上以备抽查。

        当时在武汉很多要道都设置检查的关卡,没有“良民证”的人随时有可能被抓。日军将所有的居民每10户绑定在一起,彼此保证不违抗日军的管理,不参与地下反抗组织等活动。

        只要10户中有任何一户的家人出现上述行为,其他9户都有可能遭受牵连,甚至被杀害。

        至于孟绍原那个时代,电影电视里在武汉来去自如的中国特工,大杀日寇汉奸的场面,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秘密的抵抗组织有,但他们充其量只能在日军驻地附近进行一些小的破坏活动。

        而他们最大的成就,就是将武汉城内的情报秘密的传递出去。

        军统曾经想在武汉进行一次暴动,结果还在筹备,就是因为“良民证”和“连坐法”,让这次行动彻底暴露,军统四人被击毙,十四人被俘。

        “良民证”是日本人的一大“发明”,这本小小的证件,在抗战前中期帮了日本人的大忙。

        不过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就和“派出所”是日本人带来的一样,“良民证”这也算是中国现代户籍制度的雏形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孟绍原祝燕妮 第九百五十一章 再进武汉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