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圣诞同盟 (1 / 3)

+A -A

        温伯格教授的“死”,让美国领事馆找到了一个极好的借口。

        起初,美国人并不愿意和日本政府发生正面冲突,但是,美国政府也清晰的看到了,本国被卷入战争只是迟早的事情。

        罗斯福总统对自己的亲信说过:

        “目前存在着对民族十分严重的情况,宣战很有可能明天早晨就会发生。”

        一旦美国被卷入战争,那么日德同盟都将会是他们宣战的对象。

        在上海,美国领事馆始终都在保持着“谨慎的中立”。

        其实美国方面的态度已经发生了重大转折。

        而对重庆国民政府的援助,也已经悄悄的开始。

        1939年2月和1940年3月,胡适和陈光甫分别同美方积极交涉,为中国争了2500万美元和2000万美元两笔贷款,中国以出售桐油与锡矿作抵押,史称桐油贷款”和“滇锡款”。

        随“桐油贷款”之后,美方又予华信用借款一亿元,其中包括5000万美元金属借款和5000万美元平准基金借款。

        而更加振奋人心的是,1940年7月,美国全面禁止对日出口废钢铁,对日本禁运扩大到一切武器弹药、军事装备、飞机零件、光学仪器、金属加工机械和各种战略物资;

        12月,美国总统罗斯福批准扩大对日禁运,其中包括对于日本制造军火迫切需要的黄铜和纯铜。

        这对于正处在抗战最紧要关头的中国政府和军民来说,极大的提升了他们的信心和士气。

        温伯格教授被“虐待致死”事件,迅速引起了美国领事馆的极大关注,

        美国领事馆总领事唐·博纳努第一时间照会日本驻沪总领事馆。

        但旋即,日方否决了温伯格教授之死和日方有任何关联。

        美国领事馆立刻出示了证据。

        这些证据包括大量的照片,以及76号特工管乐为的供词。

        在供词里,管乐为很明确的承认,针对温伯格教授的绑架和杀害,都是日方示意的。

        日方继续予以否认,并表示这一切都是早就策划好的,针对日方的栽赃。

        美日两方,在温伯格教授之死事件上,开始了一场漫长的博弈。

        一个美国人死了。

        嗯,其实这是小事。

        但你又可以把其转化为大事。

        比如,接二连三的禁运,早就让日本政府不断的提出了抗议。

        但是,罗斯福总统还准备把这一禁运再度扩展。

        上海,送给了美国最好的一个借口。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孟绍原祝燕妮 第一千六百四十一章 圣诞同盟 (1 /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