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第 146 章 (3 / 7)

+A -A

        秃头文博专家看着他:“他忠于大明,为什么要落康熙;款?既是反清复明;,还认康熙;年号?”

        中山装文博专家一窒,皱眉道:“他为了掩人耳目?”

        但是很快,他自己都没法说服自己了,当时文字狱盛行,既然都写上了大明,勃勃野心昭然若揭,还拿什么康熙做幌子?

        牛经理看着这情景,终于道:“我倒是想到一种可能,有没有可能,是当时官窑工匠;笔误?”

        他是范老先生;弟子,没人愿意当着范老先生反驳他,所以他说了这话后,全场鸦雀无声。

        范老先生道:“笔误?”

        牛经理忙道:“我也只是猜猜而已,猜猜而已!”

        初挽见此,也就道:“其实牛经理猜;,不无道理。”

        范老先生再次将视线落在初挽身上:“初同志,你可以说说你;想法。”

        初挽笑道:“我年纪小,见识自然浅,当着诸位前辈,只能班门弄斧了。”

        范老先生:“但说无妨。”

        周围人一听这话,都觉得诡异,要知道这看着怎么都是一个普通小姑娘,还是个学生,竟然被范老先生这么看重?

        唯独牛经理,听着,心里说不上来是什么滋味。

        如果这是一件正品,那,他们文物商店算是错失良机?就这么看漏了?

        至于旁边;鉴定师,那更是呆了。

        当时这青花山水盘可是他在他眼跟前溜走;,他还笑话来着,结果这竟然可能是真;?

        初挽道:“据我所知,明正德年之前,官窑瓷出场需要经过两道筛选,一次是出窑,一次是运送到御窑厂时,在这两次筛选中,一旦出现残次,便会一律打碎,埋入地下。”

        众人听着,多少有些疑惑,和明朝什么关系?

        初挽继续道:“不过到了嘉靖之后,御窑衰落,再无能力继续承担官窑烧造,只能将一部分朝廷临时追派;任务放到民窑来烧造,并给予一定;费用。”

        “《江西省大志》所记,提到‘惟钦限瓷器,数多,限逼,一时凑办不及,则分派散窑……惟召集高手匠作赴厂帮工,与招募人役一体记工赏值。这就是所谓;官搭民烧。”

        “到了清朝初年,部分瓷器甚至开始尽搭民烧,《陶冶图说》中说到,瓷坯既成,装以匣钵,送至窑户家。在这种体制下,便出现了一些包青窑,一旦烧制失败,要自行赔付,这么一来,没有人舍得打碎残次品,这些残次品在被征用;民窑中只能流入市场,以挽回一些损失,于是渐渐便形成了官民竞市。”

        说到这里,她笑望着牛经理:“所以牛经理说得倒是有道理,依我推测,这件瓷器,应该是当时被官窑征用;民窑,既是被官窑征用,那烧造水平自然不次于官窑,但是这民窑工匠水平参差不齐,他们不识字,所谓底款不过是照葫芦画瓢罢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八零之珠玉在侧 第146章 第 146 章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