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章 033 (2 / 11)

+A -A

        其次是家里的营生,开布庄、粮铺这类有关民生的是首选,还有南来北往做毛皮生意也不错,但像做瓷器买卖、茶叶买卖的就不是那么合宜。

        挑挑拣拣,最后刘子岳留了三封信,其余的都放进了匣子里。

        这时候,外面也传来了船员们的欢呼:“要靠岸了,靠岸了……”

        刘子岳将信收了起来,走出去一看,船在小吏的指引下,缓缓靠岸。

        鲍全连忙带着公凭上前与对方接洽,刘子岳等人则下了船,租了一辆车进城。

        松州是江南重要的港口城市,其繁华程度比广州更胜不少,尤其是商品经济极为发达,沿街到处都是叫卖声,吃的、穿的、用的、玩的,应有尽有。

        而且刚进城没多久,刘子岳就看到了高鼻深目穿着鲜艳服饰的异域商贾。再瞧街道上路人的平静反应,显然这种外邦人士在松州很寻常。

        一行人都觉得很新鲜,干脆提前下了马车,走城里逛逛,顺便找了个酒楼吃饭。过去半个月,在船上天天吃的都是差不多的食物,他们都吃腻了,现在非常需要吃点新鲜的蔬菜和肉类。

        吃过饭,这才就近找了一家看起来还不错的客栈休息。

        次日,用过早膳后,刘子岳便带着人去办正事了。

        他第一个找的是松州城东经营布庄的容建明。

        这位是周掌柜的朋友,在松州有好几家布庄。

        不过刘子岳第一个找他却是因为周掌柜在他名字后面有一行备注:容老板祖上出过进士,后家道中落,子孙不擅读书,才进了商道。容家祖训,诚信经营,童叟无欺,在松州城内信誉极好。

        对刘子岳来说,品行比商家的规模和能力更重要。

        毕竟他们是外来者,若是遇到李老板那等黑心肝的,又得生出事端,耽搁时间。

        刘子岳只想快点把棉花给卖了,赶紧回南越,收割甘蔗榨汁炼糖。

        沿途,他们随机向路人和小商人打听了一下容记布庄。果然如周掌柜所言,容记的名声很好,提起来几乎没人说他们布庄的坏话。

        根据路人的指路,两刻钟后,刘子岳他们顺利找到了容记布庄。

        容记布庄的店铺很大,有百来平米,位于松州的闹市区。店里丝麻绢锦等纺织品应有尽有,而且刘子岳还在店里发现了一排棉布,价格相当高昂,比丝绸还略贵一些。

        他讶异地挑了挑眉。

        伙计看到他的表情解释道:“客官,这是棉布,舒适、保暖、透气,非常受欢迎。咱们店里总共也只有这几匹,您要是喜欢,小的给您拿下来看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不登基我很难收场 第33章 033 (2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