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通忙活,直到巳时三刻才收工回去吃饭。
今天中午的杂豆饭,米粒很少,大部分是各种豆子。
王小二端起碗便听到隔壁的严大壮神神秘秘地跟人说:“知道为什么不让咱们种植甘蔗了吗?”
“为什么啊?”好几个女人望了过去。
严大壮三十几岁了,因为家里太穷的缘故,一直打光棍。这次一下子接收到好几个女人的目光,他不免有些得意,清了清嗓子,故弄玄虚:“你们听说过刘记商行吗?”
因为信息闭塞,若不是遇上战乱之类的因素,很多人终其一生可能都不会离开出生的小村子,不少人一辈子都没去过城里几次。
所以大部分人都不知道的,还不耐烦地催促:“严大壮,说甘蔗呢,你扯什么商行啊!”
但还是有个别“有见识”的,举起手说:“我知道,我有个表亲以前是做小买卖的,去广州进过货。刘记商行是广州一个很大的商行,卖白糖、棉布还有食盐的,好像还有瓷器、纸笔等物,反正很多,不过最出名的是白糖。白糖大家听说吗?”
有些城里的居民知道:“见过,特别白,就是太贵了,去年我在铺子里看到,一两要六十文钱呢,啧啧,比黑砂糖贵了差不多一倍,谁吃得起啊!”
难民大多都是贫苦出身,听到这个价格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么贵,都够吃十斤大米了,谁买那玩意儿啊。”
“所以你们知道这刘记商行多有钱了吧?”严大壮不满众人的注意力被转走,赶紧插话,借机吸引大家的注意力。
众人还是不解:“那跟咱们不种甘蔗有什么关系?”
严大壮嘿嘿笑道:“那关系可大了。我跟金婶子打听过了,房管事不让咱们动的那片甘蔗啊,就是刘记商行的,听说这个刘记商行跟知府大人关系可好了。所以知府大人将这块地划给了刘记种甘蔗炼制白糖,甘蔗的种植收割都是金婶子他们村里人来做。”
他这一说,王小二记了起来。
这片甘蔗林的尽头不就是金婶子他们村子的方向吗?
那这就说得通了。
金婶子是做饭打饭的一个中年妇女。
本来房管事从难民中挑了十几个人出来做饭打饭。但很快就出了岔子,因为这些人被举报偷藏粮食,给自己的亲人朋友多打饭,不认识的则打一点点。
出了这档子事后,房管事也不愿用难民了,干脆从村子里找了十几个人过来做饭。那些人跟难民没有任何关系,自是不会偏袒他们任何人。
金婶子是其中话最多最和气的妇女,这严大壮为了多打点饭,经常往她身边凑,极尽殷勤,两人便熟络了起来。
所以他的话还是有几分可信度的。
王小二故作疑惑地问:“严大壮,你还是没说到点子上,这跟咱们种不种甘蔗有什么关系啊?”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