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124 (1 / 6)

+A -A

        三月中旬,南越的船队抵达京城。

        郭富、池正业一行人进宫向刘子岳汇报情况。

        听完后,刘子岳赞许地点了点头,先对池正业说:“池管事辛苦了,你先回去休息,过两日与李安和父子进宫,朕有事安排给你们。”

        池正业行了一礼退下,只剩了郭富一人。

        刘子岳赐了座,与郭富促膝长谈,主要是谈国库的事。

        经济是一个王朝的基石,没钱没粮什么事都办不成。

        而大景目前就面临着这样一个困境。

        对于刘子岳下令减税一事,郭富是赞成的:“陛下仁慈,轻徭薄赋,休养生息,虽短期内国库的税收会降低一些,但百姓的负担减轻,人口增加,开垦出更多的土地,征税的规模扩大,最后也能补上减税的这个差额。”

        反之,横征暴敛,短期内虽然能增加国库的收入,但长期来看,于民不利,于国不利。因为百姓生活困难,生存成了问题,势必会有一批百姓逃入山中,躲避苛捐杂税,也会有百姓揭竿而起,造成社会动荡不安,人口锐减,最终田赋不增反降。

        最近这几年,大景就有这样的趋势。虽然税负不断提高,可国库的收入并没有增加多少。

        “朕与大人所想不谋而合,不过税收减少,只能想想其他开源的办法,此外,还得节流,减少开支,过几年苦日子。”刘子岳赞许地点头,“今日正是想与大人相商此事,大人认为有哪些开源节流的法子?”

        郭富显然消息很灵通,闻言笑了:“陛下不是已经在执行了吗?”

        抄宗室,坚持薄葬先帝,这一桩桩都是开源节流的法子。

        刘子岳无奈地笑了笑:“但光这点还不够。”

        现在的大景就像是一个浑身是病的中老年人,到处都是各种小毛病,单是修修补补某一方面作用并不大,但又不能轻易下猛药。

        刘子岳特意留下郭富也不是为了为难他的,干脆将自己的想法道出:“郭大人,如今民生多艰,开源不能从百姓身上动手,朕的想法是,不如从商贾入手,增加商税,尤其是各大出海码头的税。如今南越太平,水师主要是负责保护沿海一带的太平,也担负着清剿海盗,保护一方水路畅通的职责,这个钱由商人出不过分吧?”

        海上贸易风险大,但利润丰厚,跑一趟就能赚得盆满钵满,这可是一条发财的好门路,昔日两代日不落帝国都是从海上贸易发家,攒下第一桶金的。

        他们完全可以学习,掌握海运的主动权,还能引进外来先进的技术,促进科技发展。

        郭富自是赞同:“陛下这法子好,这次带来的八百万两银子中,有两百万现银就是广州商会的富商借的。”

        这些商人们还只是借了一点点,并未伤筋动骨,可见他们有多富。因为这些人赚了钱,并不会将银子全躺在仓库里,还会买地买铺子,扩建祖屋,开办各种工坊,添购性能更好的船只,招募船员伙计等等。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不登基我很难收场 第124章 124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