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闭关锁国,最终使得大明走向没落 (2 / 4)

+A -A

        林澈朝他摆了摆手,让他别那么激动。

        “商业的作用远不止如此。”

        “不光是带动就业,促进经济发展,还能促进社会进步。”

        “这些内容有些超纲,你听听就行。”

        “总之一句话,商业发展,对大明王朝百利而无一害。”

        说到这里,林澈伸手准备拿酒坛,朱樉眼疾手快,急忙给林澈酒满上。

        “林先生,你这么一说,我觉得商业确实很重要,可当今皇上一代英主,他怎么就没这么考虑呢!”

        朱樉说着端起酒碗,与林澈碰了一个。

        林澈轻轻抿了一口酒,开口说道:

        “当今皇上不是没考虑,而是权衡一番后,而做出的决定。”

        “农耕文明传承了几千年,可谓根深蒂固,对于维护统治者统治有好处。”

        “说到大明重农抑商,不得不说洪武朝的海禁政策!”

        朱樉将碗中酒干了,疑惑的问:

        “先生,你说重农抑商,怎么又绕到‘海禁’上面,两者有关系吗?”

        朱樉在大学堂内,宋濂那些大儒们,跟他们这些皇子们,讲解过‘海禁’政策。

        海禁是朱元璋实施的最严厉的政策之一。

        在朱元璋看来,海外贸易对于大明经济并没有多大益处。

        作为从农民走出来的皇帝,朱元璋对农耕的重视远远大于商业,何况是海外贸易。

        这种心态推动了他采取‘海禁’。

        同时,为防止倭寇侵扰和张士诚、方国珍余部的滋扰,保护沿海的安全,朱元璋于洪武四年颁布‘禁濒海民不得私自出海’。

        又于洪武八年颁布‘禁濒海民和通海外诸国’。

        不仅如此,洪武三年和七年,两次裁撤负责海上贸易的机构:市舶司。

        大学堂的大儒们一向认为发展农业,才是王朝的正统。

        他们给朱樉等皇子讲解时,也遵循着皇上的思路分析海禁。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大明:诏狱讲课,老朱偷听人麻了 第28章 闭关锁国,最终使得大明走向没落 (2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