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8章 天命之争!风起落鹰峡 (3 / 7)

+A -A

        经过加工后,水泥的市场售价却能达到粮食作物的一半,其中的暴利可想而知。

        而且,原材料运到这座加工基地前,石灰石铁矿渣等都已经预先碾成了粉,这边只需要进行锻烧等后续加工工艺。

        唯一可惜的就是产量了。

        尽管有卢氏,柳氏,公孙氏,王氏一起出力生产,发展到现在,整个水泥体系的年生产总量也仅仅能达到十万吨。

        十万吨听起来很多,可这个产量和地球比起来,就真的是太落后了。

        王守哲隐约记得,在他穿越前,华夏人均年用水泥量大约在一吨半左右。差距之大,简直云泥之别。

        无可奈何。

        当前水泥生产工艺各方面都还十分落后,尤其是在原材料的开采和碾磨上,大部分工艺手段都比较原始,暂且采用的还是畜力绞盘齿轮碾磨车。

        可即便如此,姻亲联盟在水泥一项上,年总营业额也已经超过了二十万乾金。

        而且,所有原材料都是自家产业,辖地出产,平常都是卖不出去的东西,成本极低。

        而最近几年,“洋灰”的名气打出去之后,销路也是越来越好,根本是供不应求。

        如今,整个姻亲联盟都在谋划着加大生产量,并计划在今明两年内,将水动力绞盘碾磨车运用到实际生产上。

        预期十年之内,就要将产量增加五倍,年总营业额突破百万乾金。

        撇开洋灰这一项不提。

        洋玻璃制品,也是这个生产基地中主打的产品。

        大部分玻璃制品,都是那些小型玻璃杯,瓶子,盘子,小缸等制品。总体来讲,工艺实际上要比烧制普通的瓷器简单许多。但是玻璃制品的价格,却比普通瓷器贵了数倍不止。

        而玻璃制品的原材料同样十分简单,只是石英砂而已。

        打着海外舶来品的旗号,这些“精美”的玻璃制品,已经渐渐在诸多世家中流行了起来,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就让王氏和姻亲联盟赚得盆满钵满,比卖水泥更为暴利。

        若非王守哲需要不断扩大水泥产能,为以后的外域开发和建城计划做铺垫,他还真想将水泥停掉,专门生产玻璃。

        只可惜,他知道技术得一点一滴地去积累。为了未来,水泥的生产和研发是必须要进行下去的。

        而这些具体的研发过程,以及生产工艺的研发,王守哲自己也没精力和时间去参与,他能做的,仅仅是一些方向性的指导和启发。

        幸好这世界上不乏有聪明,而且愿意刻苦钻营的能人工匠,这才让他的种种设想化为现实。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王守哲柳若蓝小说阅读免费 第208章 天命之争!风起落鹰峡 (3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