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9章隔着锅台上炕
姚卫军客气回应,接下来在大棚里一直帮着忙活到中午,然后邀请凌教授一起回了家里吃饭。
“卫军,你上午在大棚里问我黄桃的事情,倒是让我想起一点,是关于你们村这百亩大棚的方面,在明年香菇采收之前,我建议你可以去京城多跑跑有关单位,理论上来说,香菇作为鲜美食材,也是能赚取到外汇的!”
吃饭间隙,凌教授认真朝姚卫军建议道。
“凌教授,那这件事儿我该找什么单位比较合适?”姚卫军不由心中一动,认真追问道。
“市外贸局。”凌教授笑着继续解释,“疏云县目前应该还没有成立分管部门,伱可以去京城外贸局打听下有关对外贸易的具体制度,只要能获得外贸局这边的批文,那么你们村种植出来的香菇就能进入国外买家的采购名单,这是做出口贸易的第一步。
当然,如果你在国外能有自己的渠道关系,那就更方便了,可以让他们主动申请,流程上会简单很多。”
“……”姚卫军认真听着,把‘外贸局’这个单位印在了脑海中。
如今碱场村百多亩地的大棚,等明年采收期到来时,出产的香菇单单靠目前签订的那几个预售合同,根本消化不了。
如果真的能跟国外买家达成合作,那不但能彻底解决香菇滞销的问题,还能让碱场村种植大棚的名气更加响亮,由此产生的口碑效应,好处不言而喻。
因此姚卫军对于凌教授的建议很是心动,不过他也清醒的认识到,想获得外贸局的认可,并下发批文,难度肯定不是一般的大。
“凌教授,我就是个农村人,也没见过多大的世面,尤其外国话咱也不懂,如果寻思着跟外国人做买卖,会不会有点太想当然了。”
姚卫军故意一脸无奈的苦笑道。
“不懂外国话就不能跟他们做买卖了?你首先要有信心嘛,交流方面完全可以雇个翻译呀,这不是什么难事儿。”
凌教授微微沉吟,继续道:“在我看来,真正制约你把香菇卖到国外的因素,只有两个。
首先,是香菇品质,这个是基础,不用我多说。
再就是批文这块儿,需要你去跑下来,坦白说我这方面也没什么认识的朋友,不然肯定就给你介绍了,所以明年嘛,还是要靠你自己,去把这个事儿先落实了。”
姚卫军此时已经习惯性的拿来了本子和笔,认真把凌教授的话记了下来,坚定点头道:
“谢谢凌教授你给我指的这条销路,这件事我会重点考虑的,等明年开春,市里单位都上了班,我就去一趟,先听听工作人员怎么说,需要哪些手续或者资质,我尽量去办好!”
“嗯!我还是很看好你的,相信你一定能办成!”
凌教授欣慰点头,语气带着浓浓的鼓励意味说道。
两人又聊了很多有关外贸生意上的事儿,等吃过饭,略作休息便又一起去了大棚里忙碌起来。
家里的炒货跟罐头,目前又增加了六个人,按照目前进度,完全可以在约定时间内,把货物供到尤大民以及老戴、老翟他们手里,因此姚卫军这两天也就把时间精力都放到了大棚这边。
这天早上,尤大民一气儿运走了三万多块钱的货,并跟姚卫军商量着下次再来的时候,直接找两辆汽车过来,把年前需要的货物一次性都运走,省的临近过年了,还要每隔三天往碱场村跑一趟,耽误时间。
对此,姚卫军欣然应下,并让尤大民帮他一个忙,那就是明天借一辆汽车用上一整天,好方便他给老戴和老翟把年前的最后一批货送过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