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北魏风潮 (3 / 4)

+A -A

        “少拿这话搪塞我,当初是谁说可以通过崔浩游说魏主的?眼下崔浩虽然见不着,但要见崔恬总归是可以的吧?你难道不能通过崔恬给崔浩传话?我看呀,你分明是忘了自己出使的目的是什么了。”

        刘裕不想与北魏开战,所以才派他们来借道,眼看北魏大军南下,刘青鸾难免有些着急。

        杨禹沉默了一会儿,才说道:“据我所知,崔浩已经劝说过魏主了。”

        “劝过了?你怎么知道?”

        “这你就不用管了。”

        杨禹见刘青鸾沉默了下来,才接着说道:“拓跋嗣不简单,这次他在北魏朝堂上的一番操作,时机的拿捏,火候的掌控,可谓是恰到好处,山阳公达奚斤是鲜卑元老,拓跋嗣借达奚洛之事,出达奚斤为安东将军,借此先敲打了一下鲜卑权贵,再顺势调整八部人官职司,以崔宏为天部大人,进一步削弱了鲜卑权贵对朝堂的控制,但同时他又罚了崔恬,驳回了崔浩的进言,同意鲜卑权贵出兵的请求。”

        刘青鸾吁了一口气道:“没错,这兵一出,一切以战事为重,北魏朝堂上的波澜就能迅速平静下来,拓跋嗣还真是好手腕,这么看来,想再劝他止戈借道怕是没希望了。”

        “呵呵,也不必过于悲观,在我看来,拓跋嗣此时出兵,除了想迅速转移压力之外,还是投机的成分居多,既然是投机,一旦碰到硬茬儿,就不会死磕到底。”

        又过两日,新的押伴使带人来到上党驿馆,让杨禹一行继续北上。

        一路徐行,到太原时休整一日,这天傍晚杨禹让人买了些酒,准备去找庄无忌聊聊,到了庄无忌临时落脚的地方,却撞见庄无忌的女儿庄晓蝶在窗下临摹王羲之的行书,一手字竟是天质自然,形神俱备,颇得王羲之真味,而写的正是杨禹曾随口吟过的那首《贾生》。

        她低着头临摹,只能看到光洁的额头和小巧的琼鼻,那执笔的手指如美玉般晶莹剔透,娉婷的身影在窗格下犹如一幅动人的仕女图。

        杨禹不好多看,悄然离开,刚走两步却发现庄无忌正站在前方廊下看着他,弄得杨禹有些不好意思。

        小院虽然简陋,但胜于清静,雪后初晴,院中落下几只雀鸟觅食,叽叽喳喳地鸣叫着。

        在庄晓蝶的张罗下,两个小菜,一壶温酒很快就上桌。

        杨禹望着院中的雪景,脸上流露出难舍的情绪,他呵了口寒气说道:“在下明日便要继续北上平城了。”

        庄无忌豁达地笑道:“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小蝶,你也斟上酒,敬杨使君一杯,感谢杨使君的救命之恩以及这一路上对我父女的照拂。”

        “嗯”庄晓蝶应了一声,给自己斟了酒,敬杨禹道:“大恩不言谢,请杨使君满饮此杯。”

        “小娘子不必客气。”

        杨禹和她喝了一杯,庄晓蝶不知是喝了酒,还是害羞,面颊微红,如海棠着雨般动人。

        杨禹不便多看,转头对庄无忌说道:“魏主先出达奚斤为安东将军,以此敲打了一下各部首领,然后裁撤八部人官,改设六部大人,竟以崔宏为天部大人,这是想进一步推进汉化吧,动静不小啊,庄先生要是想出仕,现在应该是不错的机会,何不随我一同前往平城?”

        听到杨禹邀他们一起去平城,庄晓蝶斟酒的动作不由得顿了一下,庄无忌恍若未觉,他停箸说道:“平城庄某就不去了,拓跋嗣有心推进汉化不假,为了加强皇权,这也是必要之举,然其生性偏弱,注定走不远。何况鲜卑立国未久,环顾四周,晋、燕、夏、柔然虎视眈眈,再者平城偏于塞外,鲜卑各部仍未脱游牧习性,要推行汉化实非良时,如今崔宏接受天部大人一职,加上其子崔浩锋芒过盛,此实乃取祸之道。”

        近百年间,进入中原的游牧政权其君主都会尽可能地推进汉化,这是因为游牧民族大多是部落联盟体,内部各首领权力过大,稍有不满就会反叛,对最高统治者极为不利。

        就拿北魏来说,原本拓跋部中包含了高车、匈奴等很多小部族,到了东汉末年,拓跋部首领拓跋邻才把这些小部族整合成七个部族,分别是纥骨氏,普氏,拔拔氏,达奚氏,伊娄氏,丘敦氏,侯亥氏,以他七个兄弟来摄领部众,避免了原来松散部落联盟的弱点,这七部与拓跋部,合称拓跋八部。

        除此之外,后来又增加两部,乙旃氏和车煜氏,由拓跋邻的两个叔父之胤、和疏摄领,形成了现在的拓跋十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逐鹿南北朝 第015章 北魏风潮 (3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