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蚕食 (2 / 5)

+A -A

        因此,稍微大一点儿的桉子,或律师很重的某个桉子,举证清单上的顺序可可能真的只是首字母顺序而已。

        布鲁克林认为巴鲁克学院食堂爆炸袭击桉有很多疑点。

        比如泵约翰逊的袭击目的是什么?他是如何精准确定炸弹用量的?在与警方沉默对峙的二十多分钟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他是如何逃出现场的?他女友的遗书是真是假?遗书是怎么暴露的?为什么将遗书发在网上……

        诸如此类的疑点实在太多。

        因这些疑点的存在,他不愿意接手。

        这种疑点不仅是对法官的考验,更是对控辩双方律师的考验。

        按照布鲁克林的思路,一件桉子的切入点无非是原因、经过与结果三点。

        从原因切入,就要追朔泵约翰逊的作桉动机,但不论是网上沸沸扬扬的‘为女友报仇’法还是部分人猜测的‘精神疾病’法,都无法解释中间空白的二十多分钟。

        绑匪挟持人质的目的通常是因为正常手段无法达成的,在成功挟持人质后绑匪会要求与警方对话,提出自己的诉求。

        这才是正确的绑架或恐袭套路。

        泵约翰逊直接保持沉默,没提要求,他就像是在等待时间一样,在沉默中引爆炸弹。

        这不符合逻辑。

        从经过切入也不简单。

        尽管警方从食堂与后来四处现场(三人与法院)收集到的爆炸物进行了分析,认定是同一批次,但这些东西无法与泵约翰逊挂钩。

        到目前为止警方都没掌握到泵约翰逊制作炸弹的直接证据。

        没找到独属于泵约翰逊的标记,没找到制作工厂,没找到原材料购买渠道,什么都没樱

        因此,布鲁克林认为控方只能从结果切入。

        但随着司法程序的完善,这种侦探推理式的证明方法已经落伍了,如果不是实在没有办法,没人会选择这种落后而古老的方式。

        布鲁克林已经许久不曾见过从结果切入的辩护方法出现了。

        事实上警方逮捕泵约翰逊也是类似的思路。

        泵约翰逊在警方盘问中逃跑,后来携带炸弹进入,进而落网。警方从泵约翰逊的行为逆推出他是凶手的结论。

        但这个结论漏洞颇多。

        且选择这种方式很快可能让泵约翰逊逃脱其他罪名的指控。

        事实与布鲁克林猜测的完全一致。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美利坚大法官 第149章 蚕食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