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反击 (1 / 6)

+A -A

        布鲁克林所引起的风波不仅局限于纽约。它已经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整个联邦。

        这件事也不再是布鲁克林个饶事情。

        布鲁克林的职业,肤色,语言习惯,出生地点,甚至朋友,母校,同事……他身上的每一个细微的可以被拿出来贴上标签进行归类的点,都会被拿出来进行同相类比。

        反对布鲁克林的人会根据这些标签自动归类。

        布鲁克林是法官,他们就认为所有法官都跟布鲁克林一样,是种族歧视支持者。

        布鲁克林是黄皮肤,他们就认为所有黄皮肤都一样。

        布鲁克林曾做过律师,于是事情蔓延到律师身上。

        ……

        联邦人习惯于根据饶外显标签进行归类,而不是去看清事情的本质。

        纽约在深棕色女士的领导下,仇视法官,仇视黄皮肤,仇视律师、仇视哈佛法学院、仇视有警察朋友、仇视有检察官朋友、仇视迎…任何布鲁克林所具备的标签在他们仇视范围内的人们,迅速聚集,进行游校

        到布鲁克林第二次跟约翰·曼宁通电话,游行队伍已经扩大到一千五百人。

        这不代表其他地方风平浪静。

        游行是一件很考验人组织能力的事情,纽约这边深棕色女士早有准备,因此能在短短半时间里,组织起游行队伍来。

        其他州可不像纽约这样早有准备。

        其他州的平权组织们暗自抱怨着纽约的同行们没有事先做好通知,他们竟然是从媒体口中得知的。这简直太不厚道了。

        同时也有些惊叹于纽约同行的效率。

        一次成功的游行通常需要五到七时间去策划。这其中包括准备道具,确立路线,组织人群,打出口号等等,都需要时间准备。

        这次纽约能在半内组织起来,着实令不少人惊掉了眼球。

        就在其他各州平权组织纷纷为游行活动做准备时,各界人士对纽约平权游行的看法采访集锦突然出现在网络上,并像病毒一样不断扩散传播。

        哈佛法学院院长办公室里,约翰·曼宁坐在办公桌后,一边批改着论文一边回答着采访者的问题。

        “布鲁克林·李?”提到布鲁克林的名字约翰·曼宁放下笔,抬起头认真地想了想,露出恍然大悟的神色。

        “那是我的学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美利坚大法官 第284章 反击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