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远方的老朋友 (5 / 6)

+A -A

        整场发布会大部分时间其实都毫无意义。

        开头的录音与录像,就已经足够澄清事实,洗脱污蔑。

        中间的回答记者提问只是为最后的重磅戏码做铺垫而已。唯一起到作用的大概就是涉及到钱德勒·凯恩的问题,让他顺手推了这个严肃又正派的家伙一把。

        真正重要的,是布鲁克林最后的总结。

        通过总结,布鲁克林巧妙地将公众,尤其是参与游行的人对冤枉他的愧疚之心,转变成对他的支持。

        布鲁克林模湖了司法体系与他个饶边界,让‘布鲁克林=公正客观=法官表率=司法体系的良心’这一等式种进人们心里。

        让他所营造的‘忒弥斯’形象更加深入人心。

        与政客们塑造公众形象不同的是,布鲁克林的确打算这样做,而不仅仅是而已。

        自此以后,布鲁克林的每一场庭审,都会加深这一印象。通过不断累加,让自己的形象愈发深入人心。

        这场风波还让布鲁克林再次冲出纽约州,为全联邦所熟知。

        到了明早上,有关他的报道将铺盖地的涌入公众的视线之内。

        这都是非常宝贵的政治资源。

        在心中默默盘点着自己的收获,平复下心情后,布鲁克林点开第二条消息。

        这是一封邮件,同样来自约翰·曼宁。

        邮件内附有一封邀请函,邀请他到哈佛大学开一节公开课,并询问他有没有兴趣担任哈佛法学院的荣誉教授。

        布鲁克林当然有兴趣。

        学院派之所以如日中,几乎一家独大,就是因为他们把持着学校。

        学校可以源源不断地往司法体系内输送新鲜血液。而这些经受过系统性教育的学生,其竞争力是远超于其他途径的‘野路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派的人自然会越来越多,‘野路子’自然会越来越少。

        邀请他去哈佛开授公开课,担任荣誉教授,就是已经承认他具备‘开宗立派’的资格,给予他挑选人才的权力。

        不等布鲁克林看完,‘叮冬’之声再次响起,连成一片。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美利坚大法官 第285章 远方的老朋友 (5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