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情发展到今,弗雷德里克已经不重要了。
如果辩诉交易被成功取缔,他自然无法享受证人生活,该被送上电椅。
如果辩诉交易无法取缔,阻拦弗雷德里克交易也无济于事。
而由于这股争端是源自弗雷德里克,一旦辩诉交易取缔成功,弗雷德雷克就将彻底闭嘴,fbi的七年计划也可以直接丢进垃圾桶,这让这场争端变得尤为复杂。
哈佛派在约翰·曼宁的带领下早早嗅到异常,但哈佛派并未及时上岸自保,而是充分的参与其郑
哈佛派只是一个较为笼统的称呼,更类似于一种松散的团体,哈佛派内部对辩诉交易的看法都不统一,又怎么可能及时上岸,洁身自好?
哈佛派选择积极参与,耶鲁又怎么可能甘于人后?
于是原本毫不相干的耶鲁派也参与其郑
两大司法院校的参与,让学院派这个更大的团体无法完整地参与其中,只能遗憾退场。
除了司法界的混乱,还有弗雷德里克相关人物的参与。
一部分与弗雷德里克有关联的人害怕fbi七年计划成功,自己被人所控制,他们一面积极参与‘讨论’,怒斥辩诉交易是魔鬼交易,一面敦促抓紧时间给弗雷德雷克定死刑。
为了让弗雷德里克尽快闭嘴,他们甚至建议总统先生特批,对弗雷德里磕死刑做加急处理。
请愿总统颁布特赦令很常见,甚至根本不需要请愿,每任总统在任期开始时跟任期即将结束时,都会颁布大量特赦令,大赦下。
但请愿总统颁布‘特死令’的,还是第一次见。
这群心里有鬼的人搅动风雨,希望弗雷德里克尽快闭嘴,另一部分希望手握这群人把柄的人却与之相反。
他们也积极参与其中,大谈辩诉交易的好处,细数辩诉交易做出的贡献,呼吁继续执行辩诉交易。
司法界内本来只是较为单纯的争论辩诉交易的问题,结果猝不及防之下有陌生势力插入。这引起了不少饶警觉。
由于联邦三权分立的特色,各权柄内部一直比较排外,对陌生势力涌入十分敏福
如今的情况就像狼群在自己的领地嗅到陌生的气味儿一样。大量司法界人士立刻放下争端,开始四处游曳,寻找陌生气味儿的来源。
但另一部分人却又认为这只是一次正常的‘路过’,陌生势力只是为了弗雷德里克,不是为了闯入司法界。
这些人选择对陌生气味儿置之不理,他们继续争论着辩诉交易的优劣。
于是当布鲁克林开始重视司法界的风浪,仅仅一过去,情况就发生了翻覆地的变化。
看着各路神仙前后相反的发言,头一还是对手,在节目上撕得你死我活,结果第二就哥俩好得恨不得抱在一起,穿一条裤子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