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克林点点头,退让了一步“但现在局势并不明朗,继续讨论下去也不会有结果。不如我们继续,讨论其他问题。”
约翰·曼宁点点头“好,那我们进入第一项议程。”
“是否要退出的大学排名。”
约翰·曼宁背后的大屏幕变换,罗列出今年的大学排名。
联邦大学排名其实并不是由什么大学联盟,常春藤联盟之类的在做,所谓的法学院耶鲁第一哈佛万年老二,其实是排的。
每年会根据一个权重计算公式,对各大高校进行计算打分,然后根据分数做排名。这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大学排名。
它既不是某个科研机构或高校联盟自主推出,也不是某研究机构或官方组织排名,只是一家新闻公司推出的排名。
“根据给出的排名权重计算公式,标准化考试成绩已经占到20%。从近几年的变动来看,这部分比重还将继续增加。”
随着约翰·曼宁的话语,大屏幕上开始展示这方面的资料。
“想要保住排名,我们就不得不选择考试成绩更优秀的学生,进而放弃存在缺陷,但在固定领域拥有极高赋的‘偏科生’。”
“我们曾经尝试做出改变,赋予擅长考试的学生更多的信任,但他们给出的回报并不高。众所周知,我们哈佛在未来这一部分,已经落后于耶鲁跟斯坦福。我们必须做出改变。”
“的排名已经从荣誉变成了负累。我想,是时候放弃虚荣,重新回归基础了。”
布鲁克林没想到第一项议题竟然是有关学校的。
这种议题其实更应该在校董事会会议上,而不应该在当下场合。
但考虑到哈佛法学院是哈佛派的基本盘,哈佛派对哈佛法学院的重视非比寻常,约翰·曼宁选择在本次会议上提出这个问题,也是可以理解的。
联邦大学的录取标准往往遵从着能力大于成绩,学以致用人才大于纯学霸学神的标准,认为能够学以致用的学生更值得培养。
联邦大学并不追求学霸学神,或者不那么追求,如果可以选择,当然是学以致用的学霸最好,但现实是大多数学生根本做不到即是学霸又有极高的能力学以致用。
伍德·沃德这种妖孽之所以被称为妖孽,就是因为他两者兼顾。
在伍德被杀之前,约翰·曼宁寻找接班饶目光并不在布鲁克林身上。
从约翰·曼宁的角度出发,伍德·沃德要出身有出身,要成绩有成绩,要能力有能力,除了呆板了一点儿之外,综合评分要超出布鲁克林这个动不动就要挟自己的家伙太多了。
只不过可惜的是,伍德·沃德‘英年早逝’,被调去纽约后不久就被杀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