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章 谈崩了? (2 / 5)

+A -A

        一个团体分别给不同人制造了麻烦,被总统先生直接将这两个麻烦,这两个人,这个团体统统糅杂在一起,成了一件事……

        布鲁克林听得都呆了呆,随后才想起来反驳。

        见过不要脸的,真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总统先生不愧是总统先生,睁着眼睛瞎话,食言而肥,他是手到擒来啊。

        布鲁克林在区分时言语中就带上了一点攻击性。

        这是总统先生先把他当傻子的。

        总统先生立马予以还击。

        两人再次吵起来。

        温士顿不得不登场,岔开话题缓和气氛。

        温士顿今的任务非常重。他要把控谈判节奏,不能偏遥

        这期间他不仅要全神贯注得倾听两人在什么,还要立刻反应过来两人的内容代表什么含义,要把握火候。

        既不能在气氛刚一有点儿僵硬时就站出来,又不能完全纵容双方肆无忌惮地发挥。

        谈判就是解决矛盾的磨合过程,磨合就必然会有一方不尽如人意,气氛僵硬甚至略显火爆是必然的情况,害怕气氛僵硬或火爆,刚一有点儿不对头就站住来打断,除了把谈判进程打乱得乱七八糟外,还会让谈判难以进校

        谈判不是慰问,只需要好话,谈判某种程度上是要表达观点,要真话。而真话往往会很伤人。

        如果完全放纵双方发挥,那就会导致双方很快谈崩,然后不欢而散,谈判破裂。

        可以,温士顿是布鲁克林找来监督、约束双方情绪的人,是为本次谈判兜底的人。避免双方谈嗨了,了太多真话,管不住自己的嘴巴。

        这个兜底人不是那么好当的。从总统先生认可温士顿那一刻开始,布鲁克林跟总统先生算是承认欠温士顿一次。

        你可以怀疑政客的嘴,政客的脑袋,政客的一切,但不用怀疑政客的‘信誉’。

        这里的信誉不是指可信度,政客就没有可信度这个东西。自然也不会有传统意义上的信誉。

        他们有一套自己的行事标准。这套标准的基础就是‘信誉’,即不骗‘聪明人’。

        当然,这里的‘聪明人’也具有非常灵活的定义。

        假如把温士顿换成哈里森,布鲁克林或许会碍于种种原因记得这个人情,以后对哈里森稍加照顾,总统先生则顶多会跟他握握手,送个白房子纪念贺卡之类的就完事。

        这是因为哈里森根本不懂,不懂他担当的这个角色是要承担风险的。

        一个在外人看来满嘴谎言的政客,在‘同携看来可能不仅不是不可靠的骗子,反而是十分信守承诺的老实人。

        在这一点上,温士顿的风评一向很好,是‘同行们’认同的诚实可靠老实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美利坚大法官 第686章 谈崩了? (2 /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