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3章 沉寂许久的安东尼 (1 / 6)

+A -A

        整条新闻有爆点,有新奇角度,有遐想空间,包含热点事件,起步传播范围就足够广泛,还利用了人们与联邦政府的嫌隙。

        如果有一位新闻传播学的教授站在这里,他一定会惊呼出声,并坚持把这整个事件写入教科书内,将整个泄密新闻事件列为最典型的人为炮制爆点新闻的案例。

        实在太典型了!

        不得不,总统先生的竞选演讲不是白做的,他很懂民众究竟喜欢什么。

        而面对这种几乎全方位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完美体新闻,该怎样应对?

        答案是同样制造一个三百六十度无死角的完美体新闻,但核心争议点要比上一个更吸引人,更大,直接用‘体积’打败它。

        自然而然地,人们的视线就会从国会身上转移到新的新闻目标身上去了。

        并且大家没有忘记国会的事情,只是眼下有更值得追逐的新闻,大家已经不屑追逐国会了。

        迈克尔·格雷迪达成的直升机坠毁,其本人及随从三人全部死亡。

        这算不算新的新闻?

        布鲁克林觉得还不够,迈克尔·格雷迪的地位不够。

        总统先生出手直接针对的就是军方,是各委员会,是国会,不是具体某个人。具体某个饶关注度再高,也不如一个集体高。

        那么就需要挖掘迈克尔·格雷迪身上吸引饶点了。

        首先,他是军人!

        将话题引导到军人身上,是个很好的选择。

        现在军队正因议题泄密事件而广受关注,往这方面引导,可以免费蹭热度,省去一部分传播成本。

        然后,迈克尔·格雷迪具有争议性。

        他先是代表军方前往纽约参加庭审,后来雪城惨案发生后,他又站出来暗指雪城惨案系军方所为。

        最后,迈克尔·格雷迪的死亡会与雪城惨案的死亡相辅相成。

        他曾经暗指雪城惨案是军方所为,结果就死了。

        还是达成军方安排的飞机而死,还是本来应该跟另一个同伴一起走,但另一个同伴没等他,自己提前走了,他没能跟另一名同伴搭乘同一架飞机的情况下。

        为什么他的同伴不等等他?

        为什么机场非要安排两架飞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美利坚大法官 第693章 沉寂许久的安东尼 (1 /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