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问题问得毫不客气。
麦克莱德·肯尼迪又看了布鲁克林一眼。
“他约了我见面谈事情,我们刚谈完,我准备离开,恰好看见帕特里克·内斯特先生回来。”
布鲁克林替麦克莱德·肯尼迪‘解围’。
很难布鲁克林这么做到底是为麦克莱德·肯尼迪解围,还是在把麦克莱德·肯尼迪架在火上烤。
帕特里克·内斯特跟军方是合作关系,双方就布鲁克林的处置意见发生了非常严重的分歧。
军方要和解,甚至酌情考虑拉拢布鲁克林,邀请布鲁克林参与进来。
凭着一股莽夫劲儿在政坛横冲直撞了一圈儿了,军方已经吃到了不少鲁莽的苦头。
换个思路想想,他们当初不就是这么接纳约翰·曼宁的吗?
约翰·曼宁可以,为什么布鲁克林·李不行?
他们可是一直跟约翰·曼宁合作的很好的。
如果约翰·曼宁不是突然遭遇背叛,突然被赶出哈佛,突然死亡,也不会发生这么多事儿。
威廉·巴尔约翰·曼宁主动取消合作,其实不算太正确。
他的确是先提出取消合作的意见,但还在讨论中,他就被伯克跟布鲁克林联手掀翻了。
约翰·曼宁骤然失去哈佛,势力大损,这种情况下,就算他想继续合作,军方也不一定愿意。
于是,已经看不上当时的约翰·曼宁的军方就顺水推舟,同意了解除合作。
这件事军方少部分人知道,帕特里克·内斯特知道,其他人不知道。
而推动军方向前一步,做出切断与约翰·曼宁合作决定的最关键的‘那一推’,就来自帕特里克·内斯特。
他看到了布鲁克林。
从当时还是盟友的约翰·曼宁口中打听到布鲁克林的优秀潜力,知道布鲁克林是哈佛议会的继任者。
有布鲁克林在,完全可以替代约翰·曼宁!
这个想法蹦了出来。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