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许不会一下子从合作伙伴变成敌对的死对头,但也不会像以前那样亲密无间了。
这句话就是埋在双方之间的一枚钉子,现在可能无伤大雅,但它会一直留在这里,让人总是想起它,久而久之,就会变成离间双方关系的种子。
军方的确家大业大,可他们的对手也很强大,之所以要跟布鲁克林和谈,就是为了集中精力,打好与国会的这一仗,避免在关键时刻节外生枝。
这对军方来是具有战略意义的时刻。
在这种节骨眼上,他们的亲密合作伙伴竟然丝毫不顾全大局,想要破坏和谈。
理智上当然可以理解,毕竟到底大家也只是合作,不是一伙的。可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达里尔·吉尔迪,能完美地控制情绪,时刻用理智指挥行动。
在帕特里克·内斯特出这番话的瞬间,桌上坐着的其中就有两位脸色变得极为难看,频频探头向帕特里克·内斯特方向张望。
达里尔·吉尔迪后面打的补丁收效甚微。
能坐在这张桌子上,甚至能踏进这间会议室的,没有傻子。场面话跟真心话还是分得清的。
就连哈里森都隐隐觉得帕特里克·内斯特那句话不太妥当。
布鲁克林对今的收获感到很满意,决定鸣金收兵了。
无论对面什么,布鲁克林都保持微笑,点头,摆出认真倾听的模样。
在达里尔·吉尔迪面前,当着他的面挖坑,结果还真有人跳进去了。
布鲁克林还有什么好奢求的呢?
达里尔·吉尔迪并没有贸然行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其他人在,他静静地摆出布鲁克林同款表情在倾听。
实际上他在观察布鲁克林。
如果在他的人生经历中有无数比布鲁克林要才的才,布鲁克林与他们相比并不突出,只是个平庸的中等,那么在帕特里克·内斯特心甘情愿地一脚踏进陷阱后,布鲁克林成功从一众才中脱颖而出了。
达里尔·吉尔迪记住了布鲁克林。
他很确信,哪怕布鲁克林也跟其他才一样,如流星划过联邦政坛,哪怕再过二十年,三十年,他依旧会记得布鲁克林。
当然,也会记得帕特里克·内斯特。
帕特里克·内斯特的身体状况,作为朋友的达里尔·吉尔迪是知情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