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也歼灭了建州2万多建虏,不过大多数都是汉军,而且他们的歼敌基本都没有首级印证。
当然了这个锅得由辽东经略袁应泰来背。
不过好在李献忠最终力挽狂澜,明军虽说丢掉了宽甸六百里之地。
李献忠攻取界藩城,全歼镶蓝旗守军三千人并斩首1800级,生擒了旗主齐尔哈朗也算是为大明挽回了一丝颜面。
就土地上来说明军丢了宽甸堡,得到了界藩城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而且李献忠的辽东铁骑一路攻克乌鸡关,兵临赫图阿拉,捣毁古勒寨,攻占界藩城也算是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尤其是他在界藩城下以《讨建虏檄》怒斥鞑子使者,气得努尔哈赤当场吐血退兵的故事在情报司的推动下已经是家喻户晓!
而且传的版本是一个比一个夸张,甚至还有传言努尔哈赤已经气得一命呜呼了!
不只是辽东,在情报司的推波助澜之下京城也传的沸沸扬扬。
尤其是济尔哈朗被押往京师的时候,京城的百姓无不驻足围观。
只见他带着重重的枷锁,被关在囚车之中。
一根金钱鼠尾辫更是被绑在了囚车上,使得其根本就无法乱动。
而他的脸早就被愤怒地百姓用石块砸的满头是包,青一块紫一块的了。
当然最悲催的还是负责押运的士兵,没少被烂菜叶招呼。
就连一向和李献忠不怎么对付的东林党人也对这份《讨建虏檄》给予了颇高的评价。
很快李献忠就凭借着这一波宣传再一次成为了京城家喻户晓的人物。
客观地说以宽甸堡交换界藩城明军肯定是吃亏的,而且明军的兵力损失也要大于建虏,这妥妥是一场败仗。
不过由于这场大败主要是由东林党人袁应泰造成的,所以他们选择了集体失声。
而李献忠的这份《讨建虏檄》使得所有百姓都认为大明是取得了一场空前的大捷。
接下来对于李献忠的封赏问题可就难住了内阁首辅方从哲。
李献忠挂着的那个大明驻朝鲜总督并不影响其在辽东的军职。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