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很快他就想明白了其背后的深意,一定是自己的爱妃担心王皇后的丧仪迁延日久影响了自己的封后。
对于不能让福王继位这件事情万历一直耿耿于怀,如今有这个机会让爱妃封后,他自然是不会再让她失望。
他也明白福王献银的意思,为了能够和自己的爱妃死后同葬一穴,他还是愿意在银子上做出些让步的。
万历很快就批准了方从哲增补的礼部人员清单,并表示之前户部问自己借的30万两银子不用还到内帑了,直接用于这次王皇后的治丧,此外他再从内帑拨银5万两。
一次出35万两银子,对于万历这个“铁公鸡”来说绝对算的上是一次大手笔了。
如今一些地区的秋粮税赋也已经押解到了太仓,另外辽东的战事也刚刚平息了下来,暂时没有大的战事。
户部倒也可以凑出一些银子尽快完成这次丧仪。
毕竟如今大明的财政也不宽裕,场面还是要搞的,不过为了尽早下葬,许多东西就用现成的物品替代的,不再去单独定制了。
毕竟还有一个多月就要过年了,总不能大过年的还让百姓在这里服丧。
万历四十七年十二月初一,万历的王皇后正式发丧,上尊谥曰孝端贞恪庄惠仁明媲天毓圣显皇后,简称“孝端皇后”。
闻丧次日,文武百官素服行奉慰礼。
给在京文武官及听除官每人布一匹,令其自制丧服,要穿二十七日才能释服。
第四天早晨,在京官员要穿素服至右顺门外,服丧服祭奠,完了以后还要穿素服行“奉慰礼”三天。
从第四天起,武官五品以上、文官三品以上的命妇用麻布盖头,除去首饰,洗净脂彩,穿麻布衫裙和麻鞋前往坤宁宫吊唁哭临。
外地官员的丧服与京官相同,从闻讣之日起,官员在公厅须穿丧服,命妊也与在京命妇同,皆三日百除。
京城百姓穿孝服,帽子上必须缠上白布二十七天,外地三天。
自闻讣日起,京师禁屠宰二十七天,外地三天。
全国停止音乐、祭祀一百天。为官者百日之内不得嫁娶,庶民百姓一月之内不得嫁娶。
全国所有的寺院,必须昼夜不停,鸣钟三万响。
孝端皇后的梓棺在坤宁宫停放21天后,开始出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