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献忠在马尔墩寨磨磨蹭蹭的,明显有养寇的自重的意思。
泰昌帝当初就对辽东李家的势力十分忌惮,故而才要求李献忠发兵攻打建州。
可如今明军的伤亡并不大,战后辽东李家会更加尾大不掉。
既然李献忠不愿意速攻,那么朝廷只能增加兵马开辟第二战场。
这样一来肯定会加速建虏的崩溃。
一来可以避免李献忠独占平定建州的大功,另外也能刺激其加强攻势有助于彻底解决建州之患!
如今“齐、楚、浙”三党在内阁人微言轻,七位阁臣之中只有次辅史继偕同熊廷弼两人反对。
由于阎鸣泰是以蓟辽总督兼任的辽东巡抚,很快内阁就让叶向高的得意门生王化贞就出任辽东巡抚。
而天启帝此时毕竟才刚刚登基,不清楚其中的厉害关系。
得知内阁不但拨发了军资,还要给辽东增兵,可以尽快结束对建州的征伐,他就爽快的同意了对王化贞的任命。
毕竟现在已经不是万历朝了,虽说朝会不是天天举行,但大臣要见皇帝还是很容易的。
天启帝直接在朝会上应允了此事,司礼监也不可能再驳回内阁的相关票拟。
不过魏忠贤还是利用自己秉笔太监的权利对内阁的票拟进行了修改。
叶向高等人原本是要想彻底架空阎鸣泰这个蓟辽总督,让阎鸣泰直接搬出辽东坐镇蓟州。
司礼监以阎鸣泰坐镇辽东劳苦功高为由,拒绝让其撤离辽阳。
有阎鸣泰这个蓟辽总督坐镇,多少还是对王化贞有一点制约的。
不过阎鸣泰知道自己在这个蓟辽总督任上应该也呆不了太久了。
因为他已经听到了风声,内阁有意将原本三年后的京察提前举行。
大明规定每六年要对南北两京的官员进行考察,谓之“京察”。
京察时,四品以上的官员由皇帝亲自考察,四品以下的官员由吏部、都察院会同考察,如果考核不合格的官员,则会被直接罢黜,削职为民。
四品以上官员的京察主要是通过臣子写“自陈疏”的形式,由臣子自己向皇帝报告过去六年工作中的种种不足,希望皇帝能够罢黔罢黜自己。
皇帝在看完自陈疏后,通常对臣子多加鼓励,然后将其留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