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1章 李献忠疯狂敛财,辽东镇全线出 (2 / 8)

+A -A

        番薯的生长周期大约是100天,比粮食要快不少。

        情报司在福建的田庄里,一年可以成熟三次。

        最高的亩产有15石,平均下来基本都是10-12石。

        但在辽东亩产只有7-10石,这还是在不缺水的情况下。

        有些干旱严重的地方,甚至亩产不到2石。

        完全得不到灌溉的地方,番薯也是无法生长的。

        不过番薯的好处是那些山地间零碎的土地也可以很好的被利用起来。

        目前平虏堡周边的土地已经都开发完了。

        所以李献忠在抚顺地区又新建了一个灭虏堡,用来开垦周边的荒地,目前灭虏堡附近也已经开发出了十万亩荒地。

        辽东百姓手中的银子有限,哪怕是5钱银子一石的番薯,许多百姓也是承受不起的。

        于是李献忠直接在辽东最核心的沈阳同辽阳附近利用番薯同粟米大量换取良田。

        平常年景8-10两一亩的良田,现在1石多粟米或者四五石番薯就可以换一亩了。

        毕竟这年头田里的庄稼颗粒无收,守着土地得活活饿死。

        辽东不比江南,这里的土地不是那么紧张,价格自然也要便宜很多,老百姓卖了手上土地还能够去原先靠近建州的地方开发荒地。

        实在不行还可以给李献忠当佃户。

        一般的田地李献忠也看不上,毕竟他下辖的抚顺地区有大量的无主荒地需要开垦。

        用宝贵的粮食换取普通的田地他肯定不干。

        所以他们只用粮食置换沈阳同辽阳地区比较肥沃一些的良田。

        大约收购了40万亩的样子。

        平虏堡减少的粟米主要都用来置换地土了。

        这些土地现在变成了宁远伯李献忠的田庄,而那些失去土地的百姓则成了他的佃户。

        此外由于代善在朝鲜的横征暴敛,导致平安道同咸镜道大量朝鲜百姓逃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第141章 李献忠疯狂敛财,辽东镇全线出 (2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