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王神医人人喊打,两贝勒闹着分 (6 / 8)

+A -A

        老将军为大明征战数十载,抗击缅甸,平定罗平,又参加了抗倭援朝,平定了播州杨应龙之乱,最后倒在了征讨建州的途中。

        万历四大征,他就参加了三次,最后马革裹尸,不能让他的尸首落在鞑子手中。

        所以李献忠宁愿冒着被朝廷猜忌的风险,也要换回刘綎的尸首。

        然后又命人打造了上好的棺木,将刘綎的尸首运回其故里,江西新建安葬。

        刘綎棺椁起运的当天,在辽东的文武官员几乎全都赶到辽阳为其送行。

        李献忠此举无疑为自己赢得了巨大的声望,数百名幸存的刘綎余部跪在地上,表示愿意誓死跟随宁远伯剿灭建州。

        李献忠再次表明了自己同鞑子势不两立的立场。

        与此同时,本次南路军失利的罪魁祸首王化贞,则是遭到了辽东军民的一致鄙视。

        在情报司的宣传下,王化贞擅自调整进兵路线,贪功冒进;导致刘綎老将军战死,南路军几乎全军覆没的消息不胫而走。

        他在赫图阿拉城下大败,给鞑子送去了大量火炮,导致宁远伯未能攻下赫图阿拉的消息更是彻底点燃了辽阳的百姓。

        异常愤怒的辽阳百姓数度围在辽东巡抚衙门前,要求惩处国贼,搞的王化贞几乎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当然百姓的舆论并不会影响最终的朝廷对事情的判断。

        李献忠攻克马尔墩寨,歼灭鞑子8500余人的捷报。

        以及在赫图阿拉城下解救王化贞的经过自然也一同奏报。

        至于王化贞擅自改变南路军进军路线,造成的严重后果兵部自然会查明,熊廷弼也肯定不会替他背这个锅,毕竟南北夹击的计划是他这个兵部尚书制定的。

        接下来就看内阁如何处理这位“王神医”了。

        至于进攻赫图阿拉,李献忠暂时没这个想法,现在代善同皇太极肯定要为了汗位明争暗斗。

        镶红旗在收复了宽甸六堡后,何和礼直接宣读了大汗的遗命。

        鳌拜同遏必隆等人此时才这道大汗努尔哈赤已经殡天了。

        遏必隆脑子还是转的很快的,他们此时无疑是在选边站,鳌拜有军功升迁自然不是问题。

        对他他这个刚死了老爹,又没有多少军功的年轻人来说,这绝对是一个跟随新大汗的好机会。

        于是他说道:“伯父放心,开国五大臣同气连枝,虽然阿玛不在了,我同鳌拜一定唯伯父马首是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第145章 王神医人人喊打,两贝勒闹着分 (6 /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