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5章 东林党誓死抗税,众将星汇聚辽 (2 / 9)

+A -A

        立刻授予官职的只有一甲的前三名,其中状元被授予翰林院修撰(从六品),榜眼和探花则被授予翰林院编修(正七品)。

        别看翰林院品级不高,这可是内阁的储备库,大明的阁臣几乎九成以上都是翰林出身。

        大明向来有“非进士不入翰林,非翰林不入内阁”的说法。

        当然也不是绝对的,熊廷弼就不是翰林出身。

        事实上大明只有南北礼部尚书、侍郎及吏部右侍郎,才是硬性规定非翰林不任。

        所以新科进士能进入翰林院,称得上是“正途中的正途”。

        相对来说能被选进翰林院的进士还是幸运的。

        但毕竟能被选入翰林院的进士只是少数,大多数人还是需要要等待吏部对他们进行分配。

        而此时的吏部尚书则是已经投靠魏忠贤的冯铨。

        万历41年,年仅19岁的冯铨在高中进士后,就入选翰林院庶吉士,可谓风光无限。

        可谁曾想这正是他噩梦的开始。

        由于长相俊美,其不断受到翰林院同僚的骚扰。

        面对东林大佬的威胁,冯铨只得委屈求全!

        其父冯盛明为辽阳兵备,年初王化贞举报东林党人贪污军备,不慎牵连到了冯盛明。

        无奈的冯铨只得向东林诸君子求援,不过这些道貌岸然的伪君子,在满足了自己无耻的私欲后,并未出力救援!

        最终冯盛明还是因为此事被革职。

        数月前魏忠贤路过涿州时,冯铨跪于道旁,哭诉其父被弹劾丢官的经过,以及自己的遭遇。

        当时魏忠贤正在搜罗党羽,随即将其认作义子,对冯铨提拔重用,升其为礼部右侍郎。

        为了讨好义父,冯铨还私下称呼魏忠贤为“九千九百岁”,以至于魏忠贤的党羽纷纷在私下称其为“九千岁”。

        魏忠贤如今正好需要官员进入内阁,故而将冯铨一举提拔成了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直接进入了内阁。

        当然做为交换条件,魏忠贤同意了东林党人大学士韩爌继任内阁首辅之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开局萨尔浒,翻盘难度有点大 第155章 东林党誓死抗税,众将星汇聚辽 (2 / 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