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16999-2010《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简介 (1 / 4)

+A -A

        打开文本图片集

        在国家质检总局、国家标准委和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10年7月组织、完成了“GB16999-2010《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修订报批工作。

        2010年9月26日,经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颁布了该标准,自2011年5月1日实施。

        &16999-2010《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全部技术内容为强制性的,即全文强制。其技术要求遵循“以真鉴假,以假鉴假”的技术原理而制定。

        可以说,标准的出台,“十年磨一剑”!为产业界健康发展奠定了基础,为货币鉴别技术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平台,为提高鉴别仪防伪识别能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保障。

        一、标准制定及实施的意义

        1.修订的背景

        &16999-1997《人民币伪钞鉴别仪》国家标准,自1997年10月5日被批准发布,于1998年7月1日实施以来,为规范“人民币鉴别仪”研发、生产和市场秩序,防范金融风险,打击假币犯罪行为等,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随着人民币防伪技术和防伪鉴别技术日新月异的进步、发展,原有的国家标准已不适合新形势的需要。

        &16999-1997《人民币伪钞鉴别仪》是针对第四套人民币防伪技术而制订的。时至今日,人民币版本及防伪技术已经历了自1999年10月发行的第五套人民币和2005年新增强版本的两次防伪技术升级,它的整体防伪技术水平较第四套人民币有了质的提高和飞跃。

        2)随着犯罪分子或犯罪集团伪造货币(伪造币、变造币等)技术的提高,出现了HD90等假币猖狂蒙骗低端点钞机或蒙骗群众事件的时有发生,给人民币信誉、国家金融和群众经济财产造成损失,也给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带来巨大危害。

        3)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民币国际地位的提升,国际经济交往的日益频繁,对人民币安全、鉴伪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

        为了有效打击制、贩假人民币活动,保障人民币正常流通,维护人民币信誉,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维护鉴别仪产品市场的健康发展,针对现行流通的人民币,亟待对GB16999-1997《人民币伪钞鉴别仪》国家标准进行修订,提供满足市场和形势需要的鉴别仪。

        2003年6月7日,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关于下达《2003年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立项批准,下达了《人民币伪钞鉴别仪》国家标准的修订任务,计划编号:20030673-Q-469,由全国防伪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下简称:防伪标委会)归口,中国人民银行货币金银司(原)和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等单位负责起草。

        2006年6月30日,为满足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标准的急需,在完成国家标准清理后,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重新下达了2006年第一批制修订国家标准项目计划,进一步明确、落实了该项国标的修订任务,要求三年内完成。

        2.修订依据

        “标准”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每一次的修订都需要满足特定历史时期的需求。

        1)标准实施后需要复审

        《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第13条和《标准化法实施条例》第20条要求,需要对标准进行复审,复审周期一般不超过5年。截至目前,“GB16999-1997《人民币伪钞鉴别仪》”国家标准已经贯彻实施十二年了,从复审角度看,该标准需要修订了。

        2)人民币防伪技术及印制技术的发展需要完善标准

        现行流通的1999和2005年版人民币,由于采用了新的防伪技术和印制技术,1997年版标准规定的技术内容已不适宜,需要修订、完善。

        3)制修订国家标准计划要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推荐本书
儿与娘初试云雨情之瓜棚【瓜棚奇情】 GB,16999-2010《人民币鉴别仪通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简介 (1 /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