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以真鉴假”,就是凭借本能的主动防伪措施内定方案,设计机器的运行程序、对钞票进行实物比对检测,做出鉴别。新版标准研制中,密切联系新版人民币的新防伪措施及印制技术,研究鉴别仪反假货币机理,以查验货币上的防伪特性作为设计鉴别仪反假币的(主)思路,将查验到的防伪特性是否与真币防伪特性相符合作为判断真假货币的首要条件——即实现对人民币“真”或“伪”的唯一性判别。
可以说,查验货币上的防伪特性,是本次标准编制、研究的一项重要技术内容。
2)功能突破
在新版标准研制过程中,突出“验”的功能研究,为实现机具质的提升、号准脉。标准在起草、编制中,对鉴别仪的技术要求进行科学分类,筛选产品特性及技术指标,在分析清楚产品质量特性之间关系的基础上,突出真正重要的特性,将鉴别仪产品特性分为:鉴别性能和常规性能要求。目的就是将研究、修订重点放在鉴别功能上,突出鉴别“验”的管理需求。做到“主次分明”、“宽严适度”。标准起草工作重点围绕这一主线展开,并为之服务,科学、合理地将涌现出的高新技术引入标准。
“鉴别仪产品特性分:鉴别性能和常规性能要求”——这一思路的出现,也是目前先进的“模块化”管理思想在标准中的体现;为未来标准进行“模块化”管理、编制提供了条件和可能,为永葆标准水平不落伍,打下基础。
3)思路突破(创新)
思路即出路。观念决定行动,没有观念的转变就不会有新思路的突破,就不可能在技术要求上取得这样较大的进步。
为持续提升机具鉴别能力,为机具不断引入新技术创造条件,促进技术进步。在判别机具鉴别能力时,引用“动态评价,动态管理”考量思路。即引用“测试样张”作首要评价基础,并随着防伪新技术发展、不同时期、仿真程度不同的假货币显现,提升“测试样张”难度,发挥“水涨船高”效应。通过严格“测试样张(即动态数据库)”样本技术要求,完善测试方法,保证试验中测得的“漏辨率”和“误辨率”指标数据准确、科学,保证产品鉴别能力的时效性和权威性。从而促进机具鉴别技术持续改进、不断提高。
“测试样张(即动态数据库)”样本对评判“鉴别仪”鉴别质量优劣,有着直接影响。有什么样的测试样张,就会有的什么样的“漏辨率”和“误辨率”数据,就能评判出具备什么样技术水平的“鉴别仪”产品。“漏辨率”和“误辨率”这两项技术指标,是考核鉴别仪鉴伪能力的核心指标,也是鉴别仪鉴别(查验)人民币防伪技术重要指标的体现。一定意义上,无论鉴别仪具备多少种鉴别技术,最终皆可从这两项指标上得以检验和反映。
标准这一管理思路的转变,也是机具设计、生产理念创新的体现——围绕真的货币做文章,将高新技术的设计放在先,避免盲目性,增加主动性,使机具的生产更适应社会的发展和需要。
“测试样张(即动态数据库)”引入标准(应用),是2010版标准的第三个突破。
4)考评突破(创新)
在新标准中,根据机具产品特点和市场需求,提出机具产品分级考核、评定要求,为充分满足市场用户及生产企业需求,提供可能。标准中按鉴别性能将鉴别仪产品分为A级、B级和C级三个级别,A级为最高级。产品考评的这一要求,带来如下四大优势:
一是明确界定低端和高端产品的技术要求;二是为用户或消费者正确选购产品提供参考依据;三是为真正具有技术实力和良好服务的产品发展,实现优质优价留下空间;四是为规范市场秩序提供评判的技术依据。
5)识别技术突破(创新)
将人民币上的“冠字号码”识别作为标准的一条技术要求提出,这还是我国国家标准和鉴别仪机具行业首次,具有重要意义。
“冠字号码”是人民币的“身份证号”,在现钞流通、运行管理和公共安全等日常生产、生活经济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冠字号码识别技术”引入标准(应用),必将对鉴别仪机具技术发展及应用、现钞运行管理、公共安全管理和保护银行、商业及消费者合法权益,产生深远影响。
6)“发展”定标准——为新技术的诞生预留发展空间
为解释“发展”定标准这一观点,在此引用恩格斯说的一段话。1893年恩格斯在回答法国《费加罗报》记者提问时说:“对未来社会的描述,我们没有最终目标。我们是不断发展者,我们不打算把什么最终规律强加给人类。关于未来社会组织方面的详细情况的预定看法,您在我们这里连它们的影子也找不到。”。这就告诉我们,标准的确立,没有一劳永逸的现成方案,要从发展的角度审视、总结标准。可以这样说,“是从历史事实和发展过程中得出的确切结论。不结合这些事实和过程去加以阐述,就没有理论价值和实际价值”。标准的修订、确立过程,也正是遵循马克思恩格斯总结的人类认识规律,历练、提高、总结的结果。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