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林玉瑾回到灵州,京城的消息也传遍了江北。
总结起来大致就是这样:
九皇子现身京城击鼓喊冤,荣家下旨抓九皇子进天牢。
九皇子于天牢遇刺,又得人相救,现今下落不明。
这消息里透漏的信息量很大。
虽然并未滴骨认亲,但荣家所为,显然就是心虚。当年林皇后私通一案确实疑点重重。九皇子被救,也给了所有人一个信号,荣家的劲敌出现了。
此消息传开后,江北各地守将皆招幕僚前来商议。因为随着此消息的传开,他们还收到了来自京城的一封招揽信。
端王以萧氏皇族名义,欲召天下豪杰,共同抗敌,杀回京师,讨伐谋国逆贼。
此举一旦功成,那他们就是救国功臣,跟对了主子,亦能在官场更进一步。的确有将领心动,但却没有立刻回信,而是暗中将此信转交给灵州方面。
毕竟眼下江北有威武大将军在,还轮不到端王指手画脚。他们这些将领,即便想要捞个前程,也得看看眼下是什么境况。
这端王一不给钱,二不给粮,想要空手套白狼,他可想的美。
林玉致收到各地将领来信,心中冷笑连连。
“这个端王真是打的好算盘,撬墙角撬到我威武大将军家来了!也不看看这整个江北吃的是谁的粮饷。”
傅辞说道:“端王毕竟还在京城,他手底下有势力,虽然眼下荣家人动不了他,但他同样也受掣肘。要不然也不会如此偷偷摸摸了,若能发个檄文告知天下,岂不更能彰显端王仁义,亦会有更多有识之士同仇敌忾,站在他那边。”
林玉致摩挲着下巴,眼睛一眯,道:“你倒是提醒我了,我还正想该如何让阿瑾出现在世人面前呢。倒不如就广发檄文,以九皇子之名义,暂领江北,抗击北秦。”
“端王那厮重名利,将重点放在讨伐荣家身上。殊不知于饱受战乱之苦的江北来说,无论将领还是百姓,大家希望的都是战事休,家人回,安宁归。只要我们能击退北秦,这整个江北人心归附,阿瑾重回京师,指日可待。”
傅辞补充道:“这当然还要睿王鼎力支持,有了睿王,阿瑾的地位才能更加稳固。”
林玉致笑看了傅辞一眼,道:“清欢啊,你知道我书读的少,不过我也知道,你们文人的笔杆子厉害着呢。这檄文可是奠定阿瑾未来的基础,那就有劳清欢动动笔头,写一篇惊天地泣鬼神,让世人叹为观止的檄文吧。”
傅辞有些羞涩的低下头:“令仪所托,清欢必定完成。不过我觉得在此之前,你还是对大哥据实相告为好。否则檄文一发,大哥知道我们瞒了他这么大的事,我怕你这军署衙们要被他给拆了。”
“其实令仪,你根本无需顾忌什么的。大哥这个人虽然固执,但却不愚蠢。相反,他其实是个很通透的人。早在他接下你的令牌时,你就应该完全信任他了。”
“我知道你一直不愿告诉他真相,是怕他碍着对你的承诺,违背己心,卷入皇族争斗。但事到如今,事情已经偏离了原来的轨道。虽然本质上仍是皇族之争,但荣景辰此举,却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方便。”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