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试第二次放榜要快很多,工作量少很多。
来看榜的考生少了很多,言语之间时不时听到某个考生自怨自艾:
“我审错题了!”
“我写错了!”
没有人同情弱者。
薛建文意气风发,因为他扣住题了!
这就是世家的很好,家里有大儒、有官员,能够根据时事、出题人的习惯,已经往年的题目,来推算题目。
然后提前写好诗词准备—————有可能是枪手,也有可能是自己写的,但绝对没有对外人说过。
薛建文是自己写的,然后由家中前辈帮忙修改。
他觉得一定能拿到第一名!
一时输赢算什么?
看到考官贴红纸,这次要快很多,1500人,只录取600,淘汰率依旧很高。
到最后的600,能够拿到举人称号的只有300人!
5000考生,最后留下300,可想而知有多么的残酷。
考官不是先贴第一名,而是先贴最后一张。
薛建文看都懒得看,我肯定是前三。
和薛建文一样紧张的还有段昭明,他写的只能说是中上,通过不难,但是想要出彩很难。
“又是杨希直?”
段昭明第一眼就看到了杨凌的名字,赫然是第一名。
“怎么又是他?”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