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留良在江南有很多至交好友、弟子,这些弟子参加科举也是过五关斩六将,反而不如跟着杨凌搏一个远大前程。
杨凌猜到了吕留良的私心,可他想的是另外一件事。
为什么不同江南世家的年轻子弟里面笼络一批,组成自己的幕僚团呢?
当然这样利弊参半,那些江南才子不是来自一家,也不是一个派系,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杨凌能够充分利用他们的矛盾,来保证手下的幕僚不是一心。
可坏处也在这里,如果控制不住内斗就会十分的麻烦。
想到这里,杨凌道:“吕先生可以先挑选合适的人选,最后我来决定。我把丑话说在前面,您推荐了,我不一定用,还要最终审核决定。”
“行,没问题。”吕留良没有任何的意见,若是杨凌问都不问,就直接决定那才是在给自己挖坑等待自己跳。
各个都懂得人情世故。
“国公,”吕留良又道,“三天后就是临安七夕诗会,届时江南地区的才子都会来参加诗会,国公到时候可以去看看。”
“我去?合适吗?”杨凌似笑非笑。
“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吕留良抚须而笑,“国公来江南是为当年蒙冤而死的江南士族而来,他们欢迎国公才对。”
杨凌叹了一口气,“先生,我的意思是,我去了肯定有人逼我作诗!我要是不答应肯定有人嘲讽我,说我胆小怕事;可我要是出手,那第一名肯定是我的,来了就打江南才子的脸,合适吗?”
吕留良愣住了。
这逼装的清新脱俗啊!特么的我都不知道说什么了,是谁给的你自信?
吕留良的笑容有些尴尬,手放在胡须上半天没动了,硬夸杨凌?
要是单说诗词,江南才子完胜山东、关陇、蜀地的读书人。
“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杨凌轻声念道。
吕留良:“……”
他刚想夸,突然觉得有点耳熟,似乎已经流传了好几年了吧?到勾栏听曲的时候经常听到啊。
“这是我几年前的作品。”杨凌朝吕留良笑道。
吕留良一拍大腿,他终于想起来了,杨凌前些年是“诗词双绝”,写出了很多千古绝唱。
只是这几年杨凌到了燕州以后不在参与这些局,也不再写诗词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